永发信息网

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02:06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4-08 11:19
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乙: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秋。——节选自方纪散文《三峡之秋》1.甲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2.乙段作者看月为什么会有“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的观感?3.甲段写月侧重于突出月亮 的特点,而乙段写月侧重于表现月色的 。4.甲、乙两段都以月为描写对象,但风格各异。你更喜欢哪段文字?请说明理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08 12:06
1.白道儿 半圆 圆(满盈) 圆方 末了 没了踪迹 2.因为三峡的山太高太陡。3.活泼的、运动的;清冽 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甲段文字描述了月影的变化,月影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即可准确的描述出来。如:白道----半圆----圆(满盈)----圆方----末了----没了踪迹。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乙文中“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这些语句可以分析出三峡山很高很陡。所以看月者才会有“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的观感。3.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等描写分析出甲文中的月亮是“活泼的、运动的”。根据“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等描写分析出乙文中的月亮是“清澈的、透明的。4.本题考查学生评论文章的能力。评论文章,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主题、作者的情感等角度进行评论。本道题,我们可以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评论的,比如:“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江水清澈这一特点,从侧面表现出月亮的皎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4-08 13:39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