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佛教中证悟初地菩萨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4 00:04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5-13 13:35
佛教中证悟初地菩萨的标准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5-13 14:43

1、初地菩萨有如此证悟:
a、证得100种三摩地;
b、得见100尊佛陀
c、以他(或她)的神通力而认识100尊佛陀
d、通行百佛世界
e、穿透百佛国土且能彻底浏览
f、在100个世间说法
g、得100劫的寿命
h、知道百劫内过去未来之事
i、获得100种法门
j、得现百身
k、身体被百尊的化生菩萨眷属所围绕
i、堪为法王

以上是初地菩萨的12种智慧福德
2、 第二地菩萨的福德是初地的1000倍
3、 是初地的10万倍
4、 是初地的百万倍
5、 10亿倍
6、 千亿倍
7、 千亿那由他倍
8、 三千大千世界亿倍微尘之数与初地之数的乘积,同时是100世界的法王
9、 功德如第八地,同时是两千世界的法王,且拥有如1亿阿僧祗国土之微尘数的三摩地
10、 不可说倍数的功德。此“不可说”不是一个仅含有普通意义的客观字汇而已,而是佛门中代表巨大数量的用字。据说十地菩萨可拥有千亿那由他诸佛世界之微尘数的三摩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5-13 17:48
发大菩提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广行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万行的菩萨道,这是见道登初地的标准,同时也是最终成佛渡众生的基本资粮。《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又云:“因有众生而生大悲,因生大悲而发菩提心,因发菩提心而成等正觉。”《法华经》亦云“众生是福德的海洋,众生是智慧的源泉”。
  • 2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13 17:13
对上师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
  • 3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5-13 16:54
初地之名称特征: 欢喜地   初地之名义特征: 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名为欢喜地。《庄严经论》云:   “接近大菩提,能成利生事,   心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初地之习成特征: 于一切时处,心无虚伪或欺诈等十种法皆得圆成。如《现观庄严论》中所云者。   初地之修行特征: 住于此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十地经》云:   “住初地菩萨于十波罗蜜中,偏重布施度,非不修行其他波罗蜜多也。”   初地之清净特征 《十地经》云:   “欢喜地(菩萨)视野广阔,以本愿力故诸佛现前,众多百千万乃至万亿那由他如来皆悉现前。见诸佛已,生殊胜广大心,恭敬供养承事如来及其僧伽。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于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勤修,以四摄法成熟众生……多劫供养敬事佛法僧,教导有情众生使其成熟,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以此三因广大功德而得清净。如彼金匠锻炼金块,越锻越纯,成办精品,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诸善根,清净身心,诸业成办。”   初地之证悟特征: 大体而言,十地之各地于根本定之证境皆相同一致,其不同者在后得位(之功德)。分别言之,初地悟入法界之平等性,因而获证自他之平等性,此点《辨中边论》中亦曾说及“普入”之义。   初地之所断特征: 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之所断法。因现证法性故此诸烦恼皆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也。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投生之特征: 住于此地之菩萨,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宝鬘论》云:   “于此成熟故,为转轮圣王。”   但此亦仅就其法尔自性而言者。其实,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如《本生经》中所训示者。   初地之威力者 :经云:   “菩萨住欢喜地,意乐增上发大精进,若得出家,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种三昧入正定聚,能见百佛得其加持,决定胜解,能动摇百世界,往游百佛刹,显现百世界,成熟百众生,住世百劫,能知百劫前际后际,开显百种法门,化现百种化身,每一化身具足百数弟子眷属,普皆显现……”
  • 4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5-13 16:21
初地菩萨,一般情况下是明心见性的实义菩萨(极少为仅明心而未见性);也叫“菩萨摩诃萨”。凡夫至此阶位需要一大阿僧祗劫;完成了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至此阶位,永不转退,所修就是实修,必然地地增上,直至成佛;
  • 5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5-13 14:59
初果的标准是很明确的,即证悟者从内心断除了三个结使,第一个结使是破除了“我”的邪见,证得无我;第二结使是破除了戒禁取见;第三个结使是破除了疑法的心理。初果破除的是心理深处三个最基本的错误认识,这是证入初果的最基本标志。这三个标志在南、北传佛教中都是一样的,因为它关系到“法”,并不关系到南北地域或者世间的观念。南传称断除三结者为初果,如果北传佛教要称其为菩萨或初地菩萨,这只是称呼不同,并不影响实质。假如初地菩萨要与初果圣者相当,他也需要具备这三个标准:无我、没有戒禁取见、完全破除了对法的疑惑。这三个标志是佛教圣者最基础的标志,也是三个最基本的标准。低于这三个标准,就不能称其为圣者。这三个标准都与“无我”有关。第一条标准是破除了身见,没有身见需要亲证涅盘。没有亲证涅盘,禅修者就不知道“无我”(没有身见)是什么意思。佛教的学者们与优秀的禅修者,无论其知识多么渊博,定力多么深厚,理解力多么透彻,对“无我”的理解只能是在知识的层面。证涅盘可以亲见无我的“空”,所以,初果最明显的标志是由涅盘而来的直观的无我。禅修者亲自证到了佛法中的无我,于是“疑法”的心理就被断除了。疑法是非常微细的心理,没有亲见实相,禅修者对此总有疑惑,当真正见到了“法”,疑便自然消除了。破除戒禁取见与涅盘的作用也相当紧密,当行者知道宇宙的实相,他由此而获得了正智,也因此而知道任何仪式与迷信并不能导致觉悟,他不再相信任何迷信与不正确的因果理论与观念。与普通的修行者相比,初果是真正知法与证法的人。如果初地菩萨与初果相当,那么他们证到的无我应该完全是一样的,由此而断除的烦恼与结使也应该是一样的。这里只关系到法,在法面前,不会有两种形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