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的现状说明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20:06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3-31 01:59
文艺青年的现状说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31 02:17
要当大人世界里的小学生
郭小寒(记者、诗人、“巨头四”乐队成员)
文艺青年绝大部分是好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选择标准的人,喜欢精神世界里的追求,不把世俗的升官发财当人生目标。他们都挺可爱的,哪怕有些做作也值得原谅。而且文艺青年不像那些以为自己是“文艺创作者”的人那样装腔、“拿范儿”,而是把文艺当成自己的乐子、自己的生活,这样挺好的。
我觉得我是文艺青年,而且是很标准的文艺青年。我喜欢诗歌、小说、摇滚乐、Indie音乐(独立音乐)、欧洲电影、看现场演出、组织演出活动、做乐队、做杂志、撰稿、写诗、写乐评、书评、影评、拍照片、经营博客、养猫、种花、拼布(买碎花布后自创衣物)、做甜点、设计环保袋……样样精通,我觉得再也没有比我更“全乎儿”的文艺青年了!
文艺青年的现状就是……从我身边的人来讲,大家一起看好看的书、电影、漫画,一起听音乐、看演出,一起拼布、养猫、饭局……现状挺好的,文艺青年们其实很注重“交流”和“分享”——这两点非常难得。很多人写东西什么的都特酸,一味这么酸下去就不好了。文艺青年要当大人世界里的小学生,不要放弃自己对精神审美的不断追求,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情感培养和审美的提高。不要变得太形式主义,不要太表面化,不要太有存在感,不要太做作,不要太酸就好啦。
我自己是从一个“愤青”摇滚青年发展变化成文艺青年。当摇滚乐的愤怒不能满足自己成长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创造一切有精神审美的东西。再加上我是小地方来的姑娘(兰州),一直勤奋、自卑,所以老想多学几门手艺,再加上感情上遇到过一些波折,需要维修滋养坏掉过的内心,于是发展成了“多栖文艺青年”。 J188
被文艺女青年毁掉的生活
旋覆(南都周刊记者、诗人、文艺评论人)
陈丹青曾经厌恶地对那个问他“生命有限,那么什么是无限的呢”的女记者说:生命有限,文艺腔无限。不知道他这么说有没有伤害到那个文艺女青年的心,不管怎么说,陈丹青也应该在文艺女青年的“文艺排行榜”上。这个排行榜的地位,可能比她们的“失恋排行榜”还要重要。
陈绮贞、陈珊妮、张悬、曹方等等,她们不仅给大家提供音乐,也提供生活范式,总之上行下效,上下氤氲,文艺女偶像和文艺女青年们成为了现今流行文化领域里的一大景观。如果,曹方走到哪里都持一个娃娃,那么广大文艺女青年就会觉得:持娃娃是合法的,如果有人说这样很矫情,那么,说话的人不是文艺女青年而已,道不同不相与谋。
对于广大文艺女青年来说,有点让我们受不了的是她们的博客。关键是,女文青们可能就是因为你们吃这套才故意刻意那么写的,她们本人,可能比你们想的要一般得多。
一位俄国诗人曾说,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如此说来,在女青年那里,文艺可能失去文艺——别慌,只要你扔掉布娃娃、LOMO相机、匡威鞋这些表面虚浮的东西,认真去听音乐的部分,就还能抓住一点文艺的尾巴。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活进文艺里去。安妮宝贝都生小孩儿了还在继续她实在太杜拉斯的文字风格呢,您一样行啊!J188
珍爱生活 远离文艺青年
张蕾(某名品牌服装设计师)
我大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7年多了。虽然我的工作和文艺沾边,但是我绝对不是文艺青年,反而隐隐以“庸俗”自得。
我的非文艺青年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喜欢去三里屯喝酒、工体跳舞、钱柜“K”蔡依林。我的文艺青年朋友们,则喜欢一起去live house看演出。在看演出时,大家都比较静止,各喝各的小啤酒。他们(文青)看的这些演出和我们(非文青)的欣赏范围大不相同,他们看的是万晓利、苏阳、谢天笑、小河……我们完全无话可插。这样的聚会之后的“局后局”大多是以“大吃”和“拍照”告终。我认识的文艺青年真是喜欢拍照,他们还自我总结了“文艺青年局每每必以搔首弄姿的拍照作为终结”的规律。
文艺青年们之间都或远或近、直接或间接的认识,非经朋友引荐,不太接受生人入伙。而且特别奇怪的是,大家在聚会中居然还很习惯以网名互相称呼,即使这网名再怎么脱离现实或在常人看来难以启齿,他们也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周围的文艺青年也基本可以跟“不靠谱青年”划等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基本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散漫”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与刻板、规律划清界限的标签。几乎每个文艺青年朋友对于迟到都不会深感愧疚。你怒斥他们时,他们就会给你早已自造好的警句:“珍爱生活,远离文青”。
碎格裙、LOMO相机、帆布鞋、海魂衫、豆瓣网、小众知性歌手、复古范儿……这些都是辨识文艺青年的标签。他们不在乎名牌,但在乎能不能穿出自己的文艺精神,他们毫不在意自己的穿着给周围人们带来的震撼。他们自己说:我们文艺,我们发嗲,我们可爱。
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
半个世纪之前,年方弱冠的香港张宝坚和台湾熊耀华还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当时互不相识的二人分别投身电影和文学界,致力于纯文艺作品的创作探索。只可惜,火热的理想总会遭遇冷酷的现实,入行未几,受生计所迫,张宝坚不得不应片商要求,拍些商业味极浓的侦探片或滑稽喜剧,而熊耀华则干脆投身武侠小说阵营,初期甚至为卧龙生捉刀代笔———彼时二人作品皆用笔名署名,世人称曰:楚原、古龙。 即便是拍商业电影和写通俗武侠,楚原、古龙仍能体现出文艺青年的浪漫气质和锐意创新的精品意识。二人皆以文思敏捷、快手能干著称,是以作品极丰,其中虽不乏粗糙应景之残片败笔,但仍以脍炙人口的佳作居多。
及至1976年,本来河水不犯井水的二人终因电影与文学联姻而有了合作:楚原拍了20余部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之余,更引导了香港武侠片的全新潮流。于是,“邵氏出品、古龙原著、楚原导演”便成为吸引观众买票入场的金字招牌。 其实早在1971年,电影界即已拍过古龙亲自编剧、徐增宏执导的《萧十一郎》,惜乎几无反响。而自楚原拍了古龙武侠之后,虽也有很多人买走古龙小说版权开拍电影,但观众似乎只认同楚原的改编最佳。关于其中诀窍,楚原曾言自己不过是用擅长的文艺片手法进行拍摄,他注重营造情调浪漫的氛围,擅长编排奇诡悬疑的情节,追求华丽精致的美术风格,纵然古龙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到了楚原电影中变得相当简单明晰,但古龙作品的意境味道也只有楚原的文艺拍法能真正还原出来。 另外,对于古龙原著,楚原并不完全照搬,有时甚至加入自己的风格元素,比如《楚留香》就加入楚原名作《爱奴》中的同性恋情节,不仅没有破坏古龙原作的格局意境,反而令影片更加悬疑奇情,实为神来之笔。至于《三少爷的剑》,楚原则根本当做描写人性的文艺片来拍,着力刻画三少爷(尔冬升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哀,打斗场面几近沦为陪衬,足以让观众体会到与古龙原著同样强烈的感染力。 由于电影与文学的成功联姻,楚原和古龙亦深受其惠,楚原拍的古龙武侠片部部卖座,人称“楚千万”。古龙虽仅靠卖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已赚个钵满盆肥,却仍不满足,居然开了一家“宝龙”电影公司自编自导武侠片,与楚原执导的古龙武侠电影大打擂台。可惜其时已是80年代,武侠片热潮暂退,影坛最威风的是古大侠曾经瞧不上眼的“功夫小子”成龙,即便是“楚千万”亦声势不再,古龙的电影公司又岂能支撑得久? 自此之后,古龙才思枯竭,又病魔缠身,苦闷之余于是不遵医嘱、终日酗酒,最终未能风云再起,只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反观楚原,自始至终心态淡然,待票房大导的光环逐渐褪色之后,便不再眷恋所谓事业荣誉,甘愿到香港无线电视台做个小演员养老,生活清闲。
而今当别人提及“楚千万”的昔日荣耀时,他也只道:我当年不过是一名打工仔,为糊口而已啦。———细品这对曾是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不知各位作何感想?或许只能叹句“世事无常、难凭己意”罢……
郭小寒(记者、诗人、“巨头四”乐队成员)
文艺青年绝大部分是好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选择标准的人,喜欢精神世界里的追求,不把世俗的升官发财当人生目标。他们都挺可爱的,哪怕有些做作也值得原谅。而且文艺青年不像那些以为自己是“文艺创作者”的人那样装腔、“拿范儿”,而是把文艺当成自己的乐子、自己的生活,这样挺好的。
我觉得我是文艺青年,而且是很标准的文艺青年。我喜欢诗歌、小说、摇滚乐、Indie音乐(独立音乐)、欧洲电影、看现场演出、组织演出活动、做乐队、做杂志、撰稿、写诗、写乐评、书评、影评、拍照片、经营博客、养猫、种花、拼布(买碎花布后自创衣物)、做甜点、设计环保袋……样样精通,我觉得再也没有比我更“全乎儿”的文艺青年了!
文艺青年的现状就是……从我身边的人来讲,大家一起看好看的书、电影、漫画,一起听音乐、看演出,一起拼布、养猫、饭局……现状挺好的,文艺青年们其实很注重“交流”和“分享”——这两点非常难得。很多人写东西什么的都特酸,一味这么酸下去就不好了。文艺青年要当大人世界里的小学生,不要放弃自己对精神审美的不断追求,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情感培养和审美的提高。不要变得太形式主义,不要太表面化,不要太有存在感,不要太做作,不要太酸就好啦。
我自己是从一个“愤青”摇滚青年发展变化成文艺青年。当摇滚乐的愤怒不能满足自己成长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创造一切有精神审美的东西。再加上我是小地方来的姑娘(兰州),一直勤奋、自卑,所以老想多学几门手艺,再加上感情上遇到过一些波折,需要维修滋养坏掉过的内心,于是发展成了“多栖文艺青年”。 J188
被文艺女青年毁掉的生活
旋覆(南都周刊记者、诗人、文艺评论人)
陈丹青曾经厌恶地对那个问他“生命有限,那么什么是无限的呢”的女记者说:生命有限,文艺腔无限。不知道他这么说有没有伤害到那个文艺女青年的心,不管怎么说,陈丹青也应该在文艺女青年的“文艺排行榜”上。这个排行榜的地位,可能比她们的“失恋排行榜”还要重要。
陈绮贞、陈珊妮、张悬、曹方等等,她们不仅给大家提供音乐,也提供生活范式,总之上行下效,上下氤氲,文艺女偶像和文艺女青年们成为了现今流行文化领域里的一大景观。如果,曹方走到哪里都持一个娃娃,那么广大文艺女青年就会觉得:持娃娃是合法的,如果有人说这样很矫情,那么,说话的人不是文艺女青年而已,道不同不相与谋。
对于广大文艺女青年来说,有点让我们受不了的是她们的博客。关键是,女文青们可能就是因为你们吃这套才故意刻意那么写的,她们本人,可能比你们想的要一般得多。
一位俄国诗人曾说,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如此说来,在女青年那里,文艺可能失去文艺——别慌,只要你扔掉布娃娃、LOMO相机、匡威鞋这些表面虚浮的东西,认真去听音乐的部分,就还能抓住一点文艺的尾巴。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活进文艺里去。安妮宝贝都生小孩儿了还在继续她实在太杜拉斯的文字风格呢,您一样行啊!J188
珍爱生活 远离文艺青年
张蕾(某名品牌服装设计师)
我大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7年多了。虽然我的工作和文艺沾边,但是我绝对不是文艺青年,反而隐隐以“庸俗”自得。
我的非文艺青年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喜欢去三里屯喝酒、工体跳舞、钱柜“K”蔡依林。我的文艺青年朋友们,则喜欢一起去live house看演出。在看演出时,大家都比较静止,各喝各的小啤酒。他们(文青)看的这些演出和我们(非文青)的欣赏范围大不相同,他们看的是万晓利、苏阳、谢天笑、小河……我们完全无话可插。这样的聚会之后的“局后局”大多是以“大吃”和“拍照”告终。我认识的文艺青年真是喜欢拍照,他们还自我总结了“文艺青年局每每必以搔首弄姿的拍照作为终结”的规律。
文艺青年们之间都或远或近、直接或间接的认识,非经朋友引荐,不太接受生人入伙。而且特别奇怪的是,大家在聚会中居然还很习惯以网名互相称呼,即使这网名再怎么脱离现实或在常人看来难以启齿,他们也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周围的文艺青年也基本可以跟“不靠谱青年”划等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基本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散漫”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与刻板、规律划清界限的标签。几乎每个文艺青年朋友对于迟到都不会深感愧疚。你怒斥他们时,他们就会给你早已自造好的警句:“珍爱生活,远离文青”。
碎格裙、LOMO相机、帆布鞋、海魂衫、豆瓣网、小众知性歌手、复古范儿……这些都是辨识文艺青年的标签。他们不在乎名牌,但在乎能不能穿出自己的文艺精神,他们毫不在意自己的穿着给周围人们带来的震撼。他们自己说:我们文艺,我们发嗲,我们可爱。
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
半个世纪之前,年方弱冠的香港张宝坚和台湾熊耀华还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当时互不相识的二人分别投身电影和文学界,致力于纯文艺作品的创作探索。只可惜,火热的理想总会遭遇冷酷的现实,入行未几,受生计所迫,张宝坚不得不应片商要求,拍些商业味极浓的侦探片或滑稽喜剧,而熊耀华则干脆投身武侠小说阵营,初期甚至为卧龙生捉刀代笔———彼时二人作品皆用笔名署名,世人称曰:楚原、古龙。 即便是拍商业电影和写通俗武侠,楚原、古龙仍能体现出文艺青年的浪漫气质和锐意创新的精品意识。二人皆以文思敏捷、快手能干著称,是以作品极丰,其中虽不乏粗糙应景之残片败笔,但仍以脍炙人口的佳作居多。
及至1976年,本来河水不犯井水的二人终因电影与文学联姻而有了合作:楚原拍了20余部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之余,更引导了香港武侠片的全新潮流。于是,“邵氏出品、古龙原著、楚原导演”便成为吸引观众买票入场的金字招牌。 其实早在1971年,电影界即已拍过古龙亲自编剧、徐增宏执导的《萧十一郎》,惜乎几无反响。而自楚原拍了古龙武侠之后,虽也有很多人买走古龙小说版权开拍电影,但观众似乎只认同楚原的改编最佳。关于其中诀窍,楚原曾言自己不过是用擅长的文艺片手法进行拍摄,他注重营造情调浪漫的氛围,擅长编排奇诡悬疑的情节,追求华丽精致的美术风格,纵然古龙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到了楚原电影中变得相当简单明晰,但古龙作品的意境味道也只有楚原的文艺拍法能真正还原出来。 另外,对于古龙原著,楚原并不完全照搬,有时甚至加入自己的风格元素,比如《楚留香》就加入楚原名作《爱奴》中的同性恋情节,不仅没有破坏古龙原作的格局意境,反而令影片更加悬疑奇情,实为神来之笔。至于《三少爷的剑》,楚原则根本当做描写人性的文艺片来拍,着力刻画三少爷(尔冬升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哀,打斗场面几近沦为陪衬,足以让观众体会到与古龙原著同样强烈的感染力。 由于电影与文学的成功联姻,楚原和古龙亦深受其惠,楚原拍的古龙武侠片部部卖座,人称“楚千万”。古龙虽仅靠卖小说的影视改编版权已赚个钵满盆肥,却仍不满足,居然开了一家“宝龙”电影公司自编自导武侠片,与楚原执导的古龙武侠电影大打擂台。可惜其时已是80年代,武侠片热潮暂退,影坛最威风的是古大侠曾经瞧不上眼的“功夫小子”成龙,即便是“楚千万”亦声势不再,古龙的电影公司又岂能支撑得久? 自此之后,古龙才思枯竭,又病魔缠身,苦闷之余于是不遵医嘱、终日酗酒,最终未能风云再起,只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反观楚原,自始至终心态淡然,待票房大导的光环逐渐褪色之后,便不再眷恋所谓事业荣誉,甘愿到香港无线电视台做个小演员养老,生活清闲。
而今当别人提及“楚千万”的昔日荣耀时,他也只道:我当年不过是一名打工仔,为糊口而已啦。———细品这对曾是文艺青年的同途殊归,不知各位作何感想?或许只能叹句“世事无常、难凭己意”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