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秋日笔记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0:16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12-20 05:3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秋日笔记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一阵秋风掠过,它细长而微微泛红的触角呈外八字轻轻舞动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如今已是秋天了,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 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不是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也不是杞人忧天的自作多情,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以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一旦发声,那便是对生活的歌唱),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取材于尚建荣的《秋日笔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因为怜惜却无力帮助已经冻僵又无处避寒的金铃子,作者秋日里的生活黯然失色。 B.卑弱微小的金铃子与作为“地球主宰者”的人类,在寒冷到来时才会有惊人的相似。 C.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灿烂无比的满城灯火,预示着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D.文章对金铃子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尤其是几处动作描写,工笔刻画,生动传神。 E.文章以时间为序,由白天到入夜,脉络清晰,并将联想与感情穿插其中,情思细腻。 2.第二段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金铃子的后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引用《豳风·七月》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的两个问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何用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2-20 06:52
1.D、E(A“怜惜”“已经冻僵”与原文不符,且并非因此“黯然失色”;B与文意不符;C“预示……”歪曲原意) 2.用了比喻修辞及细节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金铃子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杰出创造的赞叹。 意思对即可。 3.引出下文作者的联想(要点“引出下文”);诗中蟋蟀的境遇与后文金铃子义无反顾地逃离形成对比;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或“增添了文采”)(要点“丰富内涵”或“增添文采”)。 意思对即可。 4.运用了第二人称方式,表达出作者对金铃子命运的关切,便于直接抒情,表达更亲切,突出了人与自然当和谐相处的主旨,引人深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12-20 07:56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