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李清照有哪些咏桂词?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17:48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1-02 13:14
希望答案简介准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02 14:53
李清照的咏桂词,共有《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三首。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此词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虽然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么显眼,但那缀满枝头、含而不露的潇洒风度,是其他花所不及的。作者不仅赞美她的“形”,而且赞美她卓然的“神”。转而写梅花,梅重重的花瓣,与桂相比,竟显得庸俗了。这样就衬出了桂花。结句是说,不仅桂花的形态超群,其芳香更是浓烈袭人,致使愁人幽远的梦境被“熏”破。不直说花香,而说香气能熏破梦境,桂花之香自现。这样把桂花和人联系起来,更加情味盎然。这种写法,正是作者推崇精神力量的体现。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在这首词中,作者处处从难小事着眼,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的生活,描写白天里室外的景物;然而最后两句,笔锋突然一转,直指桂花精神。“蕴藉”二字道出了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又指明含蓄的香气,对于花小淡黄,芬芳徐吐的桂花来说,二字可谓形神兼备。对桂花香气的赞美与前面咏梅词一脉相承。全篇并没有直接赞美桂花之辞,甚至可以说,没有后两句,我们无从得知咏桂。它的出场看似是意料之外,然而我们从李清照的咏梅词中知道她对香气甚是偏爱,因此馨香徐吐的桂花的出现本在情理之中。
  再看后两句的内容,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是花终日向人,把桂花写得伤感多情,仿佛它知道作者病中寂寞,有意来陪伴。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又是对作者物我统一,超然于世的回馈。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开篇两句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夸“色”,下句重在咏“香”。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的光泽和浓密娇艳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也正是因为桂花的“暗淡”、“轻黄”,桂花的“无须浅碧深红色”,才“自是花中第一流”。“情疏迹远只香留” 一句是本词的核心,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桂花的香不但是花中第一流,更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从以前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作者不追求外在的美,而在这首词中,作者又告诉我们,她同样不倾向于情感的外现。这两句看是咏桂花,又似咏人,似在歌颂一种内在的精神的美,语意蕴藉,耐人寻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1-02 18:46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2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02 17:48
这个网里有。
  • 3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1-02 17:00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 为多云转晴新诗作答 解事从来苦无多,绣巾柔荑掩素罗。一曲新词心绪乱,奈愁何? 莫道寻芳人渐老,南山一醉起高歌。淡墨花枝香剔透,映秋波。 摊破浣溪沙 得知老友寒砚未解戎装 喜赋并赠 紫陌扬鞭掠翠微,壮怀耿耿暖冬梅。早是青春光烁烁,挽云飞。 昔日键谈知儒雅,而今催酒识英姿。更羡征衫留七彩,照胭脂。 摊破浣溪沙 喜春 昨日持杯俯画阑,花繁罗绮玉堂前。红袖轻扶绿薇萼,两清妍。 酒色晴霞争染醉,山光红日竞斑斓。绵柳也知留恋意,舞翩跹。 摊破浣溪沙 自况 此际年年运不通,几回江畔泣途穷。病里不知春早晚,挹寒风。 花发幽地愁客意,乌啼楚夜黯泪容。残梦窗间多怅望,对梧桐。
  • 4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02 15:46
李清照的咏桂词,共有《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这三首。虽然数量远不及咏梅词多,而且都是小令,然而这三首咏桂词,对于作者审美理想的体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来看第一首《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此词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虽然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么显眼,但那缀满枝头、含而不露的潇洒风度,是其他花所不及的。作者不仅赞美她的“形”,而且赞美她卓然的“神”。转而写梅花,梅重重的花瓣,与桂相比,竟显得庸俗了。这样就衬出了桂花。结句是说,不仅桂花的形态超群,其芳香更是浓烈袭人,致使愁人幽远的梦境被“熏”破。不直说花香,而说香气能熏破梦境,桂花之香自现。这样把桂花和人联系起来,更加情味盎然。这种写法,正是作者推崇精神力量的体现。   下面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是李清照咏物精神的绝佳范例之一。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