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04:00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01-29 22:23
为什么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1-29 23:42
1.郭沫若于会议期间大力倡导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屈原。屈原走向全世界、成为世界级的大诗人,多多少少还得益于郭沫若的推崇。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中国大诗人屈原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及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开展纪念活动。确切地说,郭沫若是代表伟大的中国向全世界推荐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跻身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列的屈原,已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还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一大象征。
2.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3.屈原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1-30 00:15

主要是他的诗歌成就。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李佳兴》、《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 2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1-30 00:01
楚国人有认为人生于寅为吉祥的风俗,而屈原独占“三寅”。屈原的父亲又给屈原取了美好的名和字。屈原名“平”,是天的象征;屈原字“原”,是地的象征;加之正月初七为“人日”。这样屈原的名字和出生暗合了“天”“地”“人”,所以屈原以自己的名字和出生为自豪,认为自己有天赋的美质。事实上屈原也确实是天才,他辉煌的成就自不必说,单从他的经历来看,仅二十岁出头就担任了楚国的左徒(仅次于令尹的官职,令尹即宰相),自是非常人所能及。《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青年时代就执掌了楚国大权,深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他才华横溢,雄姿英发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一心一意地辅佐怀王励精图治,大展宏图。但屈原不仅看重自身的“内美”,而更注重“修能”。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以花草象征自己所追求、所修炼兰心蕙质的人格: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花环)。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我已经种下了九顷地的春兰,又栽了百亩秋蕙,我把留夷与揭车种了一大片,还夹杂着一些杜衡与芳芷之类)。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揽木根以结苣兮,贯薜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俪俪。(我掘取细根来把白芷拴上,又穿上了薜苈落下的花朵,我把菌桂削直后再贯以蕙英,纽成了潇洒的花索馥郁婆娑)。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我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我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没人理解我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的内心真正洁白芬芳)。 从以上诗句来看,屈原堪称“花迷”、“花痴”。但这恋花情结正是对应着屈原洁白芬芳的内心世界、高尚纯净的人格襟怀。为了维护自身人格的高洁,他固守着清贫廉洁,坚持着正确的治国强国谋略,抵制了小人的围攻而绝不同流合污,忍受着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贬抑的巨大痛苦: 炖郁邑余亻宅祭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抑郁不安,感受着孤独,我独自遭受着今世的贫穷困苦。即使死去,魂魄流散,也绝不肯同流合污,卑躬屈膝)。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世人各有所追逐的目标,而我专于爱好修洁。即使遭车裂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遭人威胁?) 屈原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做到了人格与诗格的高度统一。屈原以一生的遭遇证明了自己的人格和诗格。正是他顽强地维护自己人格的人生历程使他的诗格更高标,为中国诗歌竖立起一座旷世丰碑;他的诗格又成为人格的写照,为他的人生留下了真实的证明,使屈原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具备了彪炳日月的永恒魅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