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是非(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11:51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12-31 22: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木石是非(节选)余秋雨在欧洲的城镇间旅行,看得最多的是建筑。时间一长,难免与中国的建筑对比起来。最强烈的对比是年代。从雅典和罗马开始,欧洲保留了大量的古典建筑,一查年代令人咋舌。例如,巴特家神殿至今还被看作古典建筑结构的至高典范,但它已经建成了两千四百多年,相当于中国孔子的年岁,竟然还这么虎虎有生气地站立山巅。罗马的万神殿也许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至少两千年了吧,整个穹顶还如此精美坚固,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会判定它是自己平生见过的最杰出的建筑之一。但若以年代比照,我们中国游客都会心中一沉,无法想像一个汉代的地面建筑能如此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至于像佛罗伦萨、巴黎那些构成都市规模的古典建筑群,也有六七百年历史了,我们中国当然也保存了一些明代建筑,却不可能像这些欧洲建筑那样构成今天都市的主干性景观,而且还付诸实用,每天任拥挤的人流大进大出。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走到欧洲街头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有人说,中国保存不了很多古典建筑,是因为太多改朝换代,太多兵荒马乱。然而,只要查查欧洲历史就可明白,他们改朝换代的频繁程度,兵荒马乱的酷烈程度,都超过中国。其间有一个区别是,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攻击对象整个儿毁坏,非烧即拆,斩草除根,不让它阴魂盘绕,死灰复燃;欧洲则不然,更在乎所有权的转移,即更在乎占有和抢掠。这是有原因的。欧洲文化本身有一种超越政局更迭的稳定性,宗教的力量、贵族的存在又使无数精美教堂、典雅宅邸成为民众心目中不可搬移的审美图像和生态图像;而中国较为像样的生态,总量被看成是权力结构的直接延伸,因此每每与权力结构共存亡。顺着这条思路,当代中国文化人便会产生很多感慨、写出大量文章。但是,随着年岁增长我已发现这种思路的片面性。现在我愿意以更平实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问题。因为除了社会政治走向可以评定优劣外,各个自成系统的生态文明也都有形成的充分理由,应当以多元心态一视同仁。如果以平实的态度来解释中国古典建筑为什么比欧洲保留得少,至少不应该无视以下这两个因素:一、中国的建筑,主要以木材为构架;欧洲的建筑,则以石材为上选。两种主干性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延续时间的长短;二、不同的材料选择,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欧洲追求宗教意义上的永恒,而中国则追求生生不息、代代更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看重凝固的永恒。树木的生命过程与人的生命过程密切呼应,人世间二十年为一代,木构架的房屋也需要二十年大修一次。中国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服从和孝顺远远超过欧洲,但他们最大的孝顺是重振家业、推陈出新,因此拆老宅、建新屋的梦想几乎成了一种掌控九州的行为理论。这种对比很有趣味,因此走在欧洲,我并不对中国古人的选择深感羞愧,或义愤填膺。1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看到欧洲建筑以后的“两头失落”?(4分)答: 15.欧洲古建筑相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6分)答: 16.为什么作者“并不对中国古人的选择深感羞愧,或者义愤填膺”?(6分)答: 17.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中西建筑的不同特点?(6分)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2-31 23:06
14.我们在现代文明上落后于西方,失落了现代;但通过观察西方建筑,发现我们在历史的保存方面也落后了,所以说两头失落。(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5.经历年代久远,却依旧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并且有些规模还很大,能构成今天都市的主干性景观,并付诸实用。(3分)形成原因:欧洲的改朝换代更在乎所有权的转移,即更在乎占有和抢掠,而不像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攻击对象整个儿毁坏。(3分)(共6分)16.中国建筑难以长久保存是有客观原因的,和欧洲相比,中国建筑是以木材为构架的;(2分)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看重凝固的永恒,讲究的是生生不息和代代更新,有我们几乎掌控九洲州行为理论。(4分)(共6分)17.我们应以更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建筑的不同,应以多元心态一视同仁。(1分)不能因西方建筑保存的完整性而否定中国的建筑。(2分)社会走向也许可以评定优劣,但各自成体系的生态文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而反映生态文明的建筑也有着在它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2分)(共6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12-31 23:56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