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哲人的爱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7:45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1-04 08:22
阅读短文哲人的爱 ①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一九八二年二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教学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渤海之滨。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②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据我所知,遗嘱捐赠肾脏、眼球,以至于躯体的事虽有不少,但是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人,献身祖国的精神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事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③一九八七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人体骨骼照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考古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 ④我端详着那张骨架照片,百感纷纭。这具髑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照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眸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髑髅的照片。每当面对这张照片时,崇敬、可亲的感情便会驱除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⑤这副骨架照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迫使我不得不去构思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⑥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夜里,我不由自主地来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我想起了一位文豪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当你拿起笔来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 ⑦那夜月色溶溶,柠檬桉雪白的树干显得十分高洁。月光透过凤凰木,洒露了一地斑驳的光点。长街寂寂,阒无行人,我来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骷髅在我眼前冉冉腾起,渐渐地还原为血肉之躯;他埋头在灯下研读,他屹立在讲坛上讲学,我虽不是教徒,却涌起一种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够有个和神圣的魂魄对话的机会。 ⑧有人死了,还要造地宫,造金字塔,棺上要加内椁,外椁,死者仿佛撑开了棺盖,伸出手来喊道:“再给我东西!”有人死时,临终还拼尽气力,讲出这么一句话:“我想再奉献!”掠夺者和奉献者之间的距离,该是多么遥远? ⑨那夜我在街上盘醒了很久,回家后对着骨架照片,铺开稿纸,写了一张又撕了一张,最后,拼却我的心力,终于写出了这么几十个字的《献辞》: 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 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一宗心愿见哲人气概。 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伫立丰碑之前默默礼拜。1.给加点字注音。瞻仰( ) 皓齿明眸( )( )深邃( )2.“哲人”的意思是什么?                                     3.“再站一班岗”引号的作用是     。4.“神驰渤海之滨”的意思是什么?                                       5.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与本段哪句话意思相近?                                      6.作者写那具髑髅“渐渐地还原为血肉之躯”的过程实质是个什么过程?                                      7.怎样理解“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和“丰碑”一词?                                                                           8.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9.简要说说本文的现实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1-04 09:22
答案:解析:1.zhān;hào;móu;suì;2.智慧卓越的人;3.表特殊意义;4.对青岛医学院心驰神往;5.最后一句话;6.是作者再现老教授生命的过程,也是追寻他整个思想的过程。7.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社会,他为了热爱的事业捐献遗体。反映出的是对活着的人的爱,而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座使人景仰的丰碑。8.对比;9.生前只讲奉献,死后还要做一次最后的毫无保留的奉献,这与有些人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人死了还要索取,他们活着便可想而知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概括能力,只要围绕两种人形成的奉献与索取的鲜明对比即可。 提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1-04 10:08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