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问题》1,简要说说“我”在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2联系前后部分思考,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6:50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2-04 11:36
课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问题》1,简要说说“我”在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2联系前后部分思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2-04 12:35
1.枯燥无味.严厉.呆板.少许的乐趣:折花.寻蝉蜕,喂蚂蚁,画画.2、表达了作者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哦也======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1:虽然平淡,但是在那平淡中却有着无数充满童趣的事。2:对儿时生活的的怀念吧。供参考答案2:何为“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供参考答案3:虽然平淡,但是在那平淡中却有着无数充满童趣的事。2:对儿时生活的的怀念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04 13:16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