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花木兰从军真的没被发现过?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11:07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2-07 19:57
花木兰从军真的没被发现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2-07 20:24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还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这是豫剧名家常香玉的一段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唱段,唱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己老,不能参加国家北伐征战,作为女儿的花木兰毅然挺身而出,代父出征。于是随军征战十二年,杀退了敌人的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归来后皇上欲赏她尚书郎职位,花木兰却不慕荣华富贵,辞而不受回到了家乡,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为国尽忠、为父尽孝、英勇果敢、奋发有为的高贵品质,花木兰也成为了千百年来最受人民群众喜欢的历史英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的美好象征。 其实,花木兰的故事最早始于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说的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花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而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诗歌歌颂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后世关于花木兰的传说绝大多数都是根源于此,除此之外,关于花木兰的故事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没有记载,只有在各地方志和诗词戏曲中能发现花木兰的影子。然而,历史上却有许多人考察和探索花木兰的其人其事,如花木兰姓甚名谁、家乡何处、平生事迹如何等等。由于各地掀起争夺历史名人的高潮,以至于目前关于花木兰的家乡故里竟有了五种说法: 一是说木兰故里在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有木兰祠碑为证。现在虞城仍建有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歌谣中也留有木兰从军的故事,并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也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 二是说花木兰家在安徽亳州,至今遗址尚存。据《亳州志烈女志》记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即今天的亳州魏园村人。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并建有高约五米的木兰出征塑像,这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其村后又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亳州志烈女志》中还记载:隋代恭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朝廷出兵迎战。木兰因父亲已经年迈体衰而代父从征,前后征战十二年,屡建奇功。凯旋归来之后,恭帝欲封她为尚书,但是木兰不羡慕荣华富贵,坚决推辞返回故乡了,后来恭帝知道木兰乃是女儿身之后,非常震惊,又想将她收入后宫,木兰加以拒绝,皇帝不许,木兰于是在气愤中自杀身亡。恭帝后悔,赠予她“孝烈将军”的称号。 三是说木兰为湖北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三十公里处,山高六百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是说木兰是河北完县人氏,即今天的河北顺平县人,也有木兰祠碑为证。据《完县志》记载,当地现在还建有孝烈庙,又名木兰祠,相传为唐代所建。明万历年间御使何出光曾经主持重修木兰祠,并作《木兰祠赛神曲》十二首以纪念木兰,在序中说:“将军……魏氏女,汉文帝时,老上寇边,帝亲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国。将军以父老迈,不任受甲,身伪其子以行”祠内还有一通《汉孝烈将军记》祠碑,上面有“汉世尝作《木兰词》”的记载。 五是说木兰葬于陕西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出征大漠、为国杀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形象。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真的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呢?根据上述的考证和探索,不难看到花木兰的故事,只不过是历史的传说,而绝非真有其人。这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中可以看出端倪: 一、花木兰生活的年代。从上面花木兰的五处家乡故里的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生活年代大致有三个时期,最早的是汉朝时期,最晚的是隋朝时期,还有的就是北魏时期。可以想见,《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故事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最后形成于北朝的民歌。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首民歌还经过了隋唐文人着墨润色后才成为现在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乐府诗。因此,即便是《木兰辞》中花木兰的故事也很难让人相信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二、花木兰的姓氏。从上面花木兰的五处家乡故里的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的姓氏有花姓,也有魏姓,还有朱姓。这其中不难看出,这些地方为了争夺传说中的历史名人,将本地一个叫做木兰的女子全部按照《木兰辞》中花木兰的形象包装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为了就是提升当地的名气和地位。同时也可以看出,争夺历史名人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三、史书中不见花木兰的任何记载。由于在史书中见不到花木兰的任何记载,因此她的故事只是根据各地的民间传说、民间歌谣,以及各兴建的木兰祠、木兰碑流传下来的,这样的话,历史上是否存在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勇女性的事情应该是很难确定的。加上各地的地方志和口传文学的存在着不确定性,花木兰替父从征的细节更有着千差万别,因此,花木兰的故事只能存在于文学层面上。 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即便从这首《木兰辞》中看,花木兰的故事也存在极大的虚构性。花木兰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其女身,是不可能的。古代将士出征,行军打仗,住的是军帐,睡的是地铺,花木兰作为一名年轻女子,不讲她的相貌举止如何,就说她的生理卫生、平日生活,也让她难以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不露出行藏。 当然,历史上虽然没有真的花木兰,但是却有着千千万万的如同花木兰一样巾帼英雄,她们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机的时候,大义凛然,走上战场,英勇杀敌,为国赴难。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是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2-07 20:32
女扮男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