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谁能给我一篇"名与利"为话题的文章?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13:47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3-25 22:41
谁能给我一篇"名与利"为话题的文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26 00:07
人生中最难看透的二个字就是「名」与「利」。 相传干隆皇帝下江南,路过镇江,特登上金山游览,问一老和尚道:「和尚!你看前面大江之中,风帆片片,碧天无际,烟波渺渺,你知道这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的风帆吗?」 那老和尚定一定神,悠悠地答道:「皇上,依贫僧所见,只有两张帆。」 干隆皇帝问道:「是哪两张帆呢?」 老和尚说:「就是为名、为利的两张帆。」 干隆皇帝便在那老和尚的肩上一拍,笑道:「好一个为名为利!」 一般说来,「名成利就」,好象是人生中莫大的安慰,有了名利,仿佛对人生就有了交待,问题在于「名利」是个无边无际的黑洞,当你获得些许的名利时,就会想要更多的名利,这一陷下去,容易被名缰利锁给紧紧包围住,那么你就得永远在红尘中为名利而挣扎了。 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并不是你很努力就一定可以得到名与利。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尽全力去完成,至于名利,却不是我们可以强求而来的。 别让偏见影响你的视野 偏见,会阻碍你向着远大理想和正确目标来前进。 你必须固守自己的信念,但是要随时放弃自己的偏见。 因为,偏见限制了我们对「改变有效」的响应能力,偏见会限制我们的眼光,让我们只注意存在的事实;偏见会僵化我们的创意,让我们看不到真正的问题,限制住信息的流入。 有偏见的人选择他们所相信掌握的事实,而不愿敞开心胸,接受别人的想法。放下偏见,绝非易事,尤其年纪愈大的人,通常愈难。要如何消除偏见呢?很简单,打开心胸、接受别的想法和意见即可。 人随着岁月的增加,不知不觉会在身上添上一些多余的外衣,例如外表、面子、金钱、地位,就譬如说吧!有人认为过了三十岁,就要有三十岁的样子、当主管就必须有当主管的样子,当缺乏创意的想法存在愈多,你越是会动弹不得,尤其是专业知识越丰富的人,越难以超脱固定的窠臼,无法发挥自由的创造力,对于任何新的事物,容易有固定的成见,偏见于焉产生。 事实上,我们从小陷入成千上百的限制中,总是接受或遵行别人的教诲和生活方式,对许多的事情看法产生很多的借口和理由,例如:我没有足够的条件、我受的教育程度不够、我太年轻了、我太老了、我的才能不够、我没足够资本等等,如果你有以上这些情形,就表示你的思维模式里充斥着偏见的思想。 有偏见的人,会先丧失好奇与怀疑的能力,有偏见的人会越来越不注意任何异常的现象,也不会问为什么?虽然每个人总会有听不进别人意见的时候,但是如果你已经陷入封闭的心灵,以及自以为是的窠臼中,那么你可能已进入一个危险的状态中││那就是你的脑袋瓜过于僵化了。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领导者或成功的人,那么先测验你的偏见指数是否过高。要解决问题或者具有领导能力,必须来自不断的挑战与学习,若能跳脱过去的疆界,而且不断的冒险,并将偏见解套,那么,你就成功了。 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是败在「偏见」这件事上,放下偏见,可能让你看到问题的核心,不要再用你已熟知的方法来看这个世界。 要做一个具有宽广视野的领导者,而非独裁者,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偏见,如此,才不致于有视野上的盲点。 在佛教的观念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不相关的。 所谓「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意思是说,建立功绩、成就事业的人,大抵都是处事圆融、有包容力的人;而事业失败、错失良机者,必然是顽固褊狭的人。 「虚圆」就是不囿于既有的价值观与固定观念,具有能接受任何事物的能力,这么一来,不论情势如何变化,都能灵活应对。 而固执自己狭隘见解的执拗者,就是做不到这一点,思考与行动如果僵化,是不可能安然度过大风大浪的。 偶而,放下既有的思考模式,换个方向看看,也许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采纳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03-26 01:26
也说名与利 日期:2008.10.16 作者:冯苾琼 编辑: 阅读: 122 领导让写培训新进人员的讲话稿,要求包括“淡泊名利”这一话题,虽说是老生常谈,总觉得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倘要说出让人信服的道理还真不是易事。理论上未想出个一二三,心中却横生诸多感慨。 从古至今,世子文人,壁上案前,大草小楷,常常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语自戒,内心也的确希望能修炼至“心如止水,物我两忘”之“空灵”境界。 然而,名利对我辈凡夫俗子,有着太大的诱惑。多少人,愈说要淡泊名利,愈是陷入名利纷争。 古人有语:“一将成名万骨枯。”鲜血染红的旗帜,飘扬着无名者的悲歌!一个“名”字,引发了多少残忍争夺,剥夺了多少天伦之乐,封杀了多少人间真情,又掩盖了多少得失过错。多少人,为名而搏,越搏越憔悴,越搏越落寞,到头来又发现人生失去了多少真实的情感,换来的名却显得虚无缥缈。 古书又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些句子,把世人的趋利性刻画得惟妙惟肖。人世间,多少的风波是为利所佐,多少的挫折是为利所惑,欲望的火将良知泯灭,迷失了做人的准则,甚至直到失去自由、一切成空。 其实,名与利,常常由不得人。杜少陵,“何用浮名绊此生”,但他死后,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后人无法跨越的丰碑。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虽失去了功名利禄,潦倒一生,但依旧唱出了一代才子词人的不朽名号。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实在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事。本欲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却无意间又声名远播,重获名利。 更有胸怀大局、不以虚名为念的英雄豪杰,以真实的生命搏击人生,以赤子的情怀忧国忧民,以满腔的热血奉献苍生,最后却是彪炳千秋、光耀史册。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比如尽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豪迈情怀的顾炎武。 在我看来,名利是把双刃剑,正确看待名利,名利就是前进的灯塔,理想的风帆,会催生出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人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若把名利看得过重,那么势必为名利所累,苦心追求者,仅个人之得失而已,又何谈集体利益、江山社稷,更何谈服务民众、奉献社会?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勿为个人名利而丧失原则立场,出卖自己良心,否则,即使能够获得一时之名利,亦终将为众人所唾弃。 我认为,在人生和事业的征途中,不必刻意追求“淡泊名利”,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鲜花掌声,不忘形;冷嘲热讽,不颓丧;流言蜚语,不愤懑;失意跌荡,不忧伤。人生在世,犹需尽力发挥一己之用,在发掘、充实、磨炼内心的过程中,享受宽舒和美丽的人生乐趣,把自已所知、所有、所得,与别人分享,向周围环境付出。这样,你会觉得生活空间广大开阔,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于是,渐进“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之人生境界,这时,在名利面前,你真正做到了平静、宁和、淡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