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在淮河两岸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0:33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3-16 19:44
为什么在淮河两岸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3-16 20:48
淮河以北是暖温带,淮河以南是亚热带,淮河两岸的气候差异较大。
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
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
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夏天最重要的天气指标:高温多雨的夏天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北上推进遇上当地冷空气造成的降雨,和带来高温),其所能到达的最北缘便是秦岭淮河一带,就开始逐步向南撤退了......

【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