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媒体宣传口号,如何评价王国维新材料新学问的观点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4 21:16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5-04 13:23
大学新媒体宣传口号,如何评价王国维新材料新学问的观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5-04 14:49
一、学术三变王国维学术研究有以下几个阶段的转折与变化,也可以说王一生有其史学三变的经历。以1907年为界,在此前主要是研究。而主要是对康德、叔本华与尼采的介绍与研究。他叙述自己致力于西洋哲学研究情况说:西洋哲学研究开始于1901年春天,读汗德(Kant)(即康德)《纯理批评》(即《纯粹理性批评》写于1871年是康德的代表作),苦其不可解。接着读的是叔本华的书,大好之。结果一直到1904年的春天,皆与叔本华为伴,自称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他做《红楼梦评论》也全以叔本华观点为立脚点。后来他发现叔本华思想多阐发主观而少客观的知识,又回到对康德的研究。显见他思想最早还是康德与叔本华的结晶。1903年至1906年是他哲学研究领域收获甚丰。1903年于通州师范学堂任教,时读叔本华与康德之书。是年撰有《哲学辨惑》、《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并译有《西方论史要》。1904年有《尼采之观》、《叔本华之遗传说》、《康德之哲学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至1906年,三十岁时撰有《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汗德之学及宗教论》。这时写《红楼梦评论》(1904年)所用观点大抵叔本华思想。需要说明的他这时将东研究做紧密结合。在研究叔本华、尼采与康德同时,还将很大精力倾注于儒学、诸子乃至清儒思想的研究。他在1904年28岁时著有《之美育主义》、《国朝汉学派戴阮两家之哲学说》。1905年撰有《周秦诸子之名学》、《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1906年三十岁时又有《墨子之学说》、《之学说》、《原命》、《孟子之伦理思想之一斑》、《列子之学说》等。至1907年又著有《孔子之学说》,另有《辜氏汤生英译后》。他注意将与西洋哲学做比较研究,而获独到心得。在他看来,中国哲学有实际的倾向,而此性质于中国北方之学派中尤见其显著。这是一种生活主义的哲学,是北方哲学的一大特点与宗旨。他强调理论哲学不适合中国人之个性,而中国人的个性其彻头彻尾实际的也如是也。也就是这样的原因,中国的哲学家无不欲兼为家者。1900年至1907是辛亥革命的思想与组织准备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处于动荡与变革中。一方面是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做反省与再思考。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大工程已经启动,直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爆发,达其高峰。对此王国维做出思想反应。这方面的文章有《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论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论哲学家及家之天职》、《论平凡之教育主义》、《教育小言十二则》、《奏定经学科大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还著有《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即席勒)传》、《去毒篇(雅〈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参考干春松、孟彦弘编《王国维学术经典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页,《王国维学术简谱》。王国维的第二个学术阶段由哲学转向文学的研究。1907年他经罗振玉介绍得到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禄的赏识,此后即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并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他在本年的6月发表《三十自序二》,论己学问已由哲学转向文学,兴趣所致,则主戏曲之研究。这个时期大体延续了4年左右。时间是1907年至1911年。不过这也是一个大致年代的推说,其实早在1906年他已有《屈原文学之精神》,表现了他的主义情怀。1906年他已集数年所填词(1904-1906年)61......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