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先知后行”这个观点的见解与具体例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9 03:25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07-18 03:3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07-18 05:01
们总会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他们认为效率最高的方法来处理事情。人几乎都是如此,几乎任何能做出选择的“东西”都会这样去做,因为这样更能节省能量,所以这些能做出选择的“东西”要么是进化出这样的选择,要么是学会这样的选择。
对于处理未知事物的方法,我的观点是先承认“先知后行”(先差不多完全掌握再行动)、“先行后知”等多种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再判断哪种方法在哪种情况下适用。有些人,会通通使用“先知后行”的方法,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效率高,或者已经演化成习惯。虽然这个判断可能不对,但是人在效率高还是低的判断上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合理的,或者说人在认识效率高还是低这个问题上是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的。所以在他们在判断“先知后行”效率高低这个问题上就会更多的使用感性来判断(这里先假定人从小开始几乎完全是感性认知世界,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那一个人以感性为判断方法的时候是如何得到“先知后行”的效率情况的呢?那就是整件事情给他们产生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了。什么样的感觉最强烈,那个方向的判断就占主导。由于上文中说到他们这个涉众群体的理性效率判断还没有明显形成,所以可以说他们是以比较年轻的学生为主。学生在于知识打交道的方式,主要是上学。而这种从学校里或书本中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先知后行”的过程。但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形成开头所说的情况。这里显然首先还存在一个比重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的知识来源更多的是他自己去试去做,然后从中学习并掌握,那么他很难形成“先知后行”。只有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先掌握再使用并证明可行的方法得到的,才会更多地倾向于“先知后行”。
这还不够,才刚刚到感性认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对于先掌握知识这个过程会感到很枯燥,那么“先知后行”的过程给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负面的。同时他们的枯燥学习时的他们的掌握情况也不怎么理想,那么他们在之后的实践动手阶段也就很难有较好的表现,更不会正面于这个方法的感情刺激了。所以“先知后行”给这样的人的印象是低效率的。读书比较认真的人,在学好知识之后,使用阶段会得到对之前行为和知识的一个正面的肯定,他们对于“先知后行”的感情判断是正面的。但这还不足以让人形成通通使用“先知后行”的习惯。只有那种学习起来非常认真或麻木或乐在其中求知若渴类型的人,他们的“先知”的过程中一点负面的感性判断都难以出现,然后由于他们的认真学习,并且又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举一反三地实践出来,他们才能在“后行”的过程当中得到明显的快乐,产生正面的感性判断。然后他们会爱上这种肚子里墨水满满,要什么有什么,游刃有余的爽快感觉。这样,他们对“先知后行”的判断则是非常高效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