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谁创造的?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7-18 02:4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7-18 04:08
文字起源于人类个体的原始思维,不是起源于人类的原始生活。原始思维是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具有的智慧与潜力。所有思维正常的人类个体都有能力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存需求出发,创造自己意识到的“文字”。原始生活是人类基础文明时代的早期生活,可以从所有的考古、历史文献、人类社会起源研究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不过,越是处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就越容易创造“文字”。文字创造的烂漫时期,应当是在人类基础文明的初始时期,即人类个体之间开始进行跨空间、跨时间沟通或交流的时候,从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来看,至少是在几万年以前。至于“线性字符”出现的时代,至少是在五千年以上。使用方块字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应当是最早使用“线性文字”的人类群体之一。
文字起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起源于原始的人类生活。人类日常生活包括人类个体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所见所感、所思所想、所得所失。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除了具体的生活方式、生活资料、生活水平有所差异外,人类个体的这些日常生活内容并不会根本改变。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只要是有机会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任何精神正常的人都有可能启动自己的大脑与思维神经。无论何区域何时代的人类个体,其智慧与理性是人类本能的、客观的、自然的。至于有没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应用,则必然会因人、因时代、因区域、因生活方式、因生存条件不同而不同。
从人类个体而言,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创新同样的或同样多的“文字”,也并非每一个时代的人或每一个区域的人都能创新同样的或同样多的“文字”。从人类进化历史的角度来讲,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因处于人类基础文明的初创阶段,不同区域的人们为着自身生活与生存需要、为着自身的沟通与交流需要,能够根据自身的感官结果创新大量的初始“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演化,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前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总是越来越少,且需要在充分了解、熟悉前人已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新事物”。所以,后世的人们想根据“新事物”创造“新文字”,也就会越来越难了,甚至是不可能的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类个体来说,因为无法完全了解前人的成就,也就不可能发现“新事物”,更不可能创造“新文字”。更何况人类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内,更多的时候需要谋求自己的生计,除非生计没有着落了,除非思考“新文字”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实惠的结果,否则,就是在生计无忧的时候,也通常不会考虑如何创造“新文字”。因此,能够比较完整的“熟悉”前人已有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其难度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而越来越艰难。当然,只是艰难一些而已,只是难度越来越大,只是创新机会越来越少,只是很难完全掌握前人已经有了的东西,只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少,但并非没有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到技能文明时代,任何一点点创新或创造,都应当是值得庆贺和骄傲的。
事实上,人类社会进化到技能文明时代,因为人类沟通与交流的符号或文字已经趋于饱和,也就基本上没有必要再创造新的“文字”了,人们只需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人类基础文明成果,努力创造新的“技能”,即能够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方便的新技术与新能量。当人类社会进化到人类整体文明的时代,因为人类社会各区域趋于完整统一的沟通与交流需求,必然会简化以往各区域的、局部的或短时使用过的“文字”,以便形成人类整体社会皆能使用的“文字”体系。这个“文字”体系,是融合不同区域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而不是彻底取消或替代的结果。因此,在人类技能文明时代和人类整体文明时代,是不需要创造“新文字”的,而是有必要简化已有的文字,使之能够成为各个区域的人们都很容易接受的字符。未来人们很容易接受的“文字”,必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存需要相关,而与人类的任何偏见或刻意所为无关。
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扩展需要是文字发展的动力,而不是传说或权威的强制作用推动文字的进化。“传说造字”,只能混淆后来的学习者,“权威的强制作用”,不仅破坏了本区域的人类文明进化自然进程,而且妨碍了人类文明自身的健康发展,其直接后果便是割断了本区域或被强制人群的原有文化传承体系。
无论何时何地,当人们有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的时候,人们便会本能的创造出能够对他人辨识的“符号”。如果沟通与交流只是在两个人类个体之间进行,则只需要或能够创造双方都辨识的“文字”。如果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在三个人类个体之间进行,就需要创造三个人均能够辨识的“文字”。如果需要在多数人之间进行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就需要创造多数人都能够辨识的“文字”。如果需要在任意人员之间进行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则需要创造任何人员能够辨识的“文字”。无论是否愿意,任何人或者任意人进行不同空间和时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是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也是人类生存与进化的必然趋势。无论人类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进化趋势是任何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都不可能改变或逆转的。虽然个别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能够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影响人类的进化速度与前进方向,但人类文明社会的总体趋势是不可能改变的。纵观人类社会已经走过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任何故意、刻意、有意改变这种趋势的行为与努力,都将湮灭在人类整体进化的大趋势之中。
任何一个文字的发展过程,均需要经过漫长的创造、整理、规范的过程,各个过程的基本表现形态是:实有事物-原物图形-示意图-线状字符-简单字符-表意文字。“实有事物”是人类个体各种感官所能接触到的现实事物(如亲眼所见的鱼),这是任何感官正常的人都能够做到的。“原物图形”是现实事物在人的意识里的表象或影像(如眼前没有鱼,但能够想到鱼的样子),这也是任何思维、记忆力正常的人都能够做得到的。“示意图”是在人类理性支配下表述表象或影像时描绘出来的图形或图画(如鱼图、或鱼状图),一般来说,能做这一点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这样做的结果,除了可以“卖字画”有助于谋生外,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并没有实质意义。无论多么美丽的“字画”,只有能够在“吃饱”的情况下,才会有心情欣赏、品评。“线状符号”是在示意图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表意符号(如古汉字中的“鱼”字),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在人类历史上,应当是廖廖无几了。“简单字符”是在表意符号的基础上结合日常使用习惯而整理、规范的定型文字,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仅稀罕,而且需要非常熟悉前人的结果、深刻体会现实生活的感觉、对大众生活比较了如指掌的人。“表意文字”是在“简单字符”基础上,由精通符号、字符、文字的人借助某种强力而规范、推行的结果。这种“推行”,并非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民众的习惯用法、传统用法、转借用法等情形,稍作整理与加工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文字都是源于“实有事物”。生活中有实物形态的事物毕竟有限,而更多的东西并不表现为实物形态。因此,为了表述人的更为复杂的意念,在已有“文字”的基础上(包括每一个“文字”演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便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组合文字”。有的组合文字用意比较直接,借用原字的本意,形成新的表意文字。有的组合文字只是借用原字所指事物的特性、或原字所包含的部分意义、或是几个字符的部分意义组合在一起、或在原有字型上增加笔划等,形成表音表意文字、或表形表意文字、或表音表形表意文字。
另一方面,文字的发展并非是无限的。在现实生生活中,人们的首要任务是谋生、是生存。当现有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满足人们的谋生或生存需要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更高的要求,就会满足于现状,也就不会努力创造“新文字”了。这不是人类勤快或懒散的问题,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由少数智力高超的人努力创新、而由更多的民众感受创新成果的人类群体生活问题。因此,当人类的沟通与交流所使用的符号或文字足已让自己过上满足或知足的生活时,通常不会去思考“新文字”了,或会认为没有必要创造“新符号”或“新文字”了。当然,这种情况,并非是说后世的人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过上舒适的生活了。一旦生存受到威胁了,人类依然会不断完善、不断精简前人的创造成果,也依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创新欲望,只不过难度越来越大、能够有创新勇气并能够获得创新成果的人越来越少了。无论什么条件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生理、机理、意识、思维、机能正常的人,其创新的欲望总是十分强烈的,想想小孩子天真烂漫时的想象与大胆,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
就单个的文字来说,能够创造新的“线状符号”,“新的文字”就可以产生了。但是,并非所有的实现事物都能够产生图形,并非所有的图形都能够产生示意图,并非所有的示意图都能够产生线状符号,并非所有的线状符号都能够产生文字。其原因并不是“文字”本身能不能产生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创造一个“新文字”的问题,其理由是:一、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文字”越少越有利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人们快速学习和掌握;二、仅在两个或少数人之间有沟通意义的“文字”,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三、文字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文字的传播,从而提高沟通效果;四、应用范围比较小的、只有专用意义的文字,通常不会被其他区域或其他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因而容易被淘汰;五、从来没有见识过某种事物的人,不容易理解该事物转化而来的图形或文字,因而这个文字的使用范围也就会受到影响;六、多种用意的文字,说明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比较认同的文字,因其通用性强、应用广泛而更有保存意义;七、文字并不是人们刻意创造的,而是源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当时的生活所需的,因而,凡是不能适应人们生活需要的文字很容易被淘汰;八、文字的规范与整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规范与整理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理性化,需要遵循自然演化与人们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九、所有的文字都不能脱离曾经的或现实的生活,否则让人无法理解其用意;十、规范的文字并不是个人或群体意志刻意创造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自然进化形成的文明标识。因此,就是所谓的“造字手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其实也只是后人用于分析字符结构、成字过程或途径的方法而已。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7-18 08:19
- 2楼网友:毛毛
- 2021-07-18 06:46
- 3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7-18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