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寒食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7 17:13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1-27 03:52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寒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11-27 04:42
寒食节来源其实非常古老,与古中国的农业传统有关。
寒食节也开始在农历三月。当天上的龙星出现之后,上巳节之后就进入了寒食节。寒食节期间举国禁火。禁火,正是为了祭祀雨神——请求雷雨之神的降临。
周代封国,各国最重要的宗教场所是神社。东亚的神社文化,最早起源是在古代的中国。周代天子国都有大社,各个封国中也都建立有国社。神社中立有长年不灭之火坛,此即本义的“社火”(社火变为社戏之名,是在后来)。
为了祈祷龙星的降临,为了祈雨,要熄灭神社祭坛上已经燃烧经年的旧火。直到寒食节的祭祀完成后,才能添加薪柴,重新点燃新火。这种灭旧迎新的祭祀仪式,古代叫“改火”。
关于改火寒食的日期,是在上巳节之后。宋司马光 有《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记述宋代的寒食及清明节改火事云:“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觞。”诗句中所谓“元巳”就是指上巳节。
[《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正义》引 徐颋《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复於 隋 而仍废。”
唐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觞。”]
在改火和禁火期间,举国不能火食,只能吃事前备好的熟食(即寒食),所以这段停火期间也叫寒食节。
[《周礼·司烜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所谓“修火禁”,便是禁火。唐李涪《刊误》曰:“《论语》曰:钻燧改火,春榆夏枣,秋柞冬槐。则是四时皆改其火。自秦、汉以降,渐至简易,唯以春是一岁之首,止一钻遂。而适当改火之时,是为寒食节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旧。今人待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即其事也。又《礼记·郊特牲》云:季春出火曰禁火。此则禁火之义昭然可徵,俗传禁火之因,皆以介推为据,是不知古,以钻燧证之。”(邹福保《日知录之馀》 引)]
秦汉以前禁火寒食的时间很长,不同记载表明可以有十天乃至一月之久。
东汉时期的《月令》则确定寒食节为清明节气前的三天。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的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节都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到唐宋时,寒食节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元代以后才逐渐式微。
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气本来时间只差一天。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就要换新火,以柳条或榆木乞取新火。这样清明节与寒食节自然相接而融为一体。明清后,寒食节一名乃为清明节所替代。
若按时间先后排序,古代迎春的三个节日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唐宋以后,上巳节废,明清以后寒食节废,只有清明节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人迎接春天到来的代表性节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11-27 05:31
祭拜介子推
  到西汉末的刘向,始载介之推被烧死之说。刘向《新序·节士篇》云,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便设宴招待跟随他流亡的那批士大夫,当即给他们升官加赏。不知是重耳一时疏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他独独把介之推漏掉了。介之推既没得到官,又没得到赏,很是懊恼。酒过三巡,介之推奉觞而起,赋诗云:
  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龙蛇歌》。诗中以“龙”比重耳,以“蛇”自比,言自己曾跟随重耳流亡其他诸候国,现在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位尊权重,富有四境,而自己吃尽千辛万苦,回国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他见重耳如此寡恩少德,便决意离开他,隐居起来。于是,他赋诗毕,就离席而去,上绵山(即后来的介山)隐居。重耳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犯了个大错误,没能给介之推升官加赏,以至于此。于是,他就命人到绵山上去,请介之推下山。可是,他派去的人找不到介之推,就放火烧起山来,以为山火一烧,介之推就会自己逃出来。结果,介之推没有逃出来,竟被活活烧死在山上。东汉的蔡邕,在其《琴操》卷下又说,介之推因为没有得到官,没有得到赏,而隐居绵山,晋文公重耳派使者去请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重耳遂命人放火烧山,想用火把介之推逼出。不料介之推宁死不出,终于抱着树木被烧死了。晋文公知道介之推被烧死,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回宫后,他就下令,此后每逢五月五日这一天,晋国臣民,不得烧火。这些,显然是传说之词。特别是蔡邕之说,更是没有道理。晋文公重耳,是有名的贤君,怎么会想出放火烧山逼介之推下山的愚蠢之策呢?所载晋国人们禁火之俗,当然与寒食节的禁火相同,但时间作五月五日,而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寒食
  东汉周举当并州刺史时,所属太原一郡百姓认为,介之推被烧死的那一个月,介之推之神不喜欢看见火,因此,当地百姓,在这个月中,无人敢生火用火,一个月中,尽吃先前做好的冷食,叫做“一月寒食”。这一个月,偏偏还在隆冬,太原地处北方,隆冬气候严寒,一个月不生火,日子有多难过?别的不说,这期间尽吃冷食,青壮年尚且吃不消,老弱病残,如何能挺熬过来?周举知道后,便着手芏此陋俗。他写了一篇文章,放到介之推的庙里。文章说,隆冬灭火,严重地损害了百姓的健康,这不是象您介之推这样的贤者的本意,当应让百姓不要灭火。周举又向百姓宣传,强调禁火伤身体,不是介之推这样的贤者所喜欢的,叫他们不必再在介子推死亡的这一月禁火寒食。这样一来,“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后汉书·周举传》)这样说来,介之推被烧死、当地百姓禁火寒食,都在隆冬,而不是象《琴操》所说的五月五日,也不是后世所说的清明前夕的寒食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