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上联:皇兴大粮行下联:慈夙楚城扬 横批:去四首。相关的对联知识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07:00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2-09 13:09
关于上联:皇兴大粮行下联:慈夙楚城扬 横批:去四首。相关的对联知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2-09 13:15
相传明朝文学家吴承恩自小家贫,但博览群书, 有神童之称 (其所著西游记乃四大奇书之一)。当时有个恶霸叫张皇兴, 开的是粮行, 用的是大斗进, 小斗出, 又仗着老婆有几分姿色, 和官府扯上了关系。有了财势, 更加为非作歹, 仗势欺人。一天他路过吴承恩家门前, 想起吴承恩被称为神童, 心中不服, 找了吴承恩出来, 说道:听说你是神童, 给我写副对子试试. 吴承恩早就想治治他, 大好机会岂能放过, 立即提笔写下:
皇兴大粮行;
慈夙楚城扬.
横批:去四首.
张皇兴还以为吴承恩说他的生意大, 将城中四大富豪都比了下去, 欢天喜地带了对联回家贴上, 还沾沾自喜。不久, 有一秀才路过, 看后哈哈大笑. 张皇兴不明所以, 问之, 秀才说道:皇兴 及慈夙去了四首后, 不就成了王八及心歹了吗? 张皇兴一听, 气得暴跳如雷.

去掉皇兴慈夙四个字的上半部,就是:
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追问我问的是对联知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09 14:05
五字联
  • 2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09 13:47
一五六七年,淮安闹了一场大水。第二年,瓢泼大雨又不停地下了一个多月,大沟小河白汪汪的一片,淮安城象漂浮在汪洋大海里的一叶破舟。
  雨后初晴,水势稍退。吴承恩步出“射阳簃”,踏着泥泞向城里走去。街面上,拖儿携女的灾民,一群群蜷缩在路边墙角。
  走过驸马巷,就是雄峙城中的镇淮楼。镇淮楼是宋朝的建筑,楼高三层,登楼可鸟瞰淮城全貌。那悬于楼上的金全德大钟,每晚准时报更鸣点,给花前月下的文人雅士增添诗情,将劳累一天的商贾市民送进梦乡。白天这里更是热闹,小贩们拼命地叫喊,兜售堆积在面前的货物;一簇簇人群将卖艺的、斗鸡的,围得水泄不通。可是现在,镇淮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广场中心,青石阶上坐着无家可归的灾民。
  忽然,传来一阵哭喊声。吴承恩忙循声走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妇女,怀抱着一个哇哇哭叫的婴儿,象呆了一般坐在地上。一个头插草标的小姑娘,被人拉着,边哭边喊:“妈妈,不要卖我!不要卖我!”
  吴承恩的心象被针扎了的一般,他不禁鼻子一酸,本能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铜钱放到小姑娘面前。
  那妇女仿佛突然醒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吴承恩面前:“谢谢老爷!”
  吴承恩没有言语,苦笑着摇摇头。
  一阵噪杂声从皇兴粮行那边传来。只见粮行门前,聚集了一群拎筐提袋的市民,人们七嘴八舌,吵成一片。
  吴承恩走到那里,一听,原来是粮行老板乘着饥荒,哄抬粮价,想乘机捞一把,心头不由蹿出一股怒火:“这些奸商,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啊!”他正要走开,忽听有人叫道:“吴先生请留步!”
  吴承恩掉头一看,只见粮行老板张皇兴正站在台阶上。这家伙心狠手毒,吝啬成性,一个铜钱也要榨出三两油来,平时却装成一副斯文相。
  张皇兴分开众人,拉住吴承恩道:“有劳吴先生大驾,正有一事相求。”
  吴承恩本想拂袖而去,却被张皇兴一把拽住,死皮赖脸地拖进粮行。
  原来,张皇兴早就知道呈承恩精通诗文,工于书法,想请他写一副对联,装装门面,以求财运亨通,今天碰到,哪里肯放吴承恩走。
  吴承恩一听,正在沉吟,那边张皇兴已经高兴不已,亲自裁纸磨墨。吴承恩心想:这家伙生就一副豺狼心,却仅装一副绵羊相。平时满口之乎者也,其实是绣花的枕头,一肚子稻草。不妨借机戏他一戏,也让他知道天下有“羞耻”二字。于是就提起笔来,略加思索,只见笔起墨移,倾刻之间,对联已经写就。上联是“皇兴大粮行”,下联是“慈夙楚城扬”。张皇兴一见,喜得小眼眯成了一条线,连声叫好。亲自斟上一杯香茶,捧到吴承恩面前:“再请先生写一个横批。”
  吴承恩微微一笑:“这个自然!”便又饱蘸一笔,写下三个大字:“去四首”,便丢下毛笔,扬长而去。
  吴承恩走后,张皇兴如获至宝,忙请来木匠把这副对联刻在木板上,高挂在粮行门前,还到处宣扬,是“射阳山人”吴先生的手书。
  自从张皇兴把那副对联挂到粮行门口以后,买米的不多,看对联的却越来越多。人们窃窃私语,然后大笑而去。
  张皇兴心里纳闷,拉住一位秀才,询问为何而笑。那秀才说:“这副对联写得好!”
  张皇兴得意地说:“这是河下吴老先生所写,还能差么?”
  “是啊!好就好在横批上。”秀才说。
  “横批?”张皇兴不解地问。
  “对,你自己看吧!横批是去四首,就是一边去两个字的头。”
  张皇兴仔细看了一会,读道:“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一言未了,顿时面红耳赤,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 3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2-09 13:34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t”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