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亲期具体有哪些现象?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7:04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02-20 01:32
仇亲期具体有哪些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2-20 02:12
“宝宝叛逆期”:大约2-3岁,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执拗”的3岁——3岁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出现,但他们非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会表达,因此表现出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他们会觉得“东西出去就回不来了”,所以这一时期也叫“执拗期”。3岁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别容易受挫,由于不会表达情绪,所以显得脾气很坏。 案例:烦恼的彬彬妈妈:儿子三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是那个把妈妈的话当圣旨的小应声虫了。相反,他开始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无理的,如不满足就大吵大闹,并开始频繁的使用自我意识很强的词语,如“我要,我喜欢”,基于年龄渐长,词汇量也大幅度的增加了,有的时候真的胡搅蛮缠的让你语塞。 “儿童叛逆期”:大约在7-8岁 ,人生第二个叛逆期准大人期——9岁到10岁半的时候,孩子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准大人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用很大的力量“往外走”,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表现为不愿意让家长拉手、喜欢让别人叫自己的全名。不过与此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出一小段时间的“回归婴儿期”表现,表现得非常依赖、不讲道理,或者娇气、容易哭,要求父母的力量。当“回归婴儿”和“准大人期 ”同时出现的时候,家长就要留心告诉自己: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来了。10~11岁:喜爱群体,要有大人的权利但不愿承担责任。 案例:忧郁的迪迪妈妈:儿子七岁了,已经是个二年级小学童。昨晚,婆婆悄悄地告诉我一个儿子的秘密—儿子把学校里贴在他名字后的红花全给剥了下来,一张不剩,只因为他的小红花比其它小朋友要少。孩子的自尊和难过我理解,但是儿子只会采取过激行为表达他内心的委屈,就像他坏脾气发作时,会把帽子摘下愤愤的扔到地上;就像我当我重复以前说过的道理时,有时他会不耐烦:“妈妈,不要再唠叨了,你以前都说过的”,不知道是不是儿子所谓“叛逆期”提前到来? 青春叛逆期”:大约在12-18岁,人生第三个叛逆期
这个阶段时间,依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教养环境等,时间不一,有延伸和提前状况。
如果我们把“叛逆”定位在因自主、自尊和个性等发展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那孩子的“叛逆”并不是孤立于青春期,但是如果不能正视孩子的“叛逆”,它要求父母、老师热情的沟通,认真的交流和积极的引导,否则最终会在青少年期全面爆发,而酿成苦果。 仇亲期,指当青少年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这种时期能持续2-3年,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
处理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这段“仇亲期”应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除应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外,还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交流
在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面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谅解。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行为影响
由于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故父母在日常行为方面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作出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自己要抽烟,就无法说服小孩不吸烟。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词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评价自己的父母。
(2)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指手画脚,许多事可以放手让他去独立进行。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如采取激烈的方式就易于产生隔阂或加深隔阂。
(3)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中国的传统是对小孩的隐私不尊重,因此常常出现父母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记等情况。这些情况有时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对立,父母应该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4)对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静,避免作出过分的反应。即使是一次偶然的过火行为,也容易在感情上留下长期的裂痕。
这个阶段时间,依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教养环境等,时间不一,有延伸和提前状况。
如果我们把“叛逆”定位在因自主、自尊和个性等发展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那孩子的“叛逆”并不是孤立于青春期,但是如果不能正视孩子的“叛逆”,它要求父母、老师热情的沟通,认真的交流和积极的引导,否则最终会在青少年期全面爆发,而酿成苦果。 仇亲期,指当青少年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这种时期能持续2-3年,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
处理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这段“仇亲期”应进行正确的心理干预。除应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外,还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交流
在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面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例如看电视)一边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个招呼,取得孩子谅解。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3)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5)家里的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
行为影响
由于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故父母在日常行为方面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作出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自己要抽烟,就无法说服小孩不吸烟。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词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评价自己的父母。
(2)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指手画脚,许多事可以放手让他去独立进行。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如采取激烈的方式就易于产生隔阂或加深隔阂。
(3)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中国的传统是对小孩的隐私不尊重,因此常常出现父母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记等情况。这些情况有时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对立,父母应该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4)对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静,避免作出过分的反应。即使是一次偶然的过火行为,也容易在感情上留下长期的裂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