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西游记》的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写这样的一部小说的? (作者于1550间创作了这部小说,是官老爷的行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8 18:08
  • 提问者网友:椧運幽默
  • 2021-10-17 19:50
《西游记》的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写这样的一部小说的? (作者于1550间创作了这部小说,是官老爷的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10-17 20:48
一、在吴承恩的一生中,不同时期里,他的政治思想也不相同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生活在明代中叶,约在公元一五○○年至一五八二年间。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个阶段,即少年时期:发奋读书,试图考取功名。吴承恩出身在一个由文职小官僚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父亲“卖采缕文索(卖彩线和绉纱一类的丝织品),”是个不善经营的小商人。他极好读书,常遭官府吏胥敲诈,对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据《射阳先生存稿》卷三,故宫博物院版本)在父亲看来,常受人欺负是因为没做官。自然,他希望儿子考取功名。而吴承恩自幼聪明博闻,文名远扬,《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可见,吴承恩早期的思想是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即中青年时期:目睹封建统治弊端,提出改良主张。然而,“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直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那些势利之徒的笑骂”。(据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前言”部分)这种种遭遇使他看到了封建官场、科场的黑暗面,也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激发了他改良封建统治的思想,提出了实行“王道”“德治”的政治主张,希望革除官场、科场弊端,以便早日实现自己考取功名的愿望。   第三个阶段,即老年时期:以小说为武器揭露封建社会丑恶现象。吴承恩性格比较倔强,不肯阿谀逢迎。他的这种为人处世态度,这样的性格,在仕途上,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据《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人物志》载,吴承恩直到六十多岁时,不得已,去做了长兴县丞,但不久就“耻折腰(弯腰折背地拜迎官长权贵),遂拂袖而归”。在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前言”中则有这样一段叙述:“作者(吴承恩)深感在现实社会中,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对于当时那些‘五鬼’‘四凶’,‘欲起平之恨无力’,于是就在民间传说创作的基础上,创作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了。”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老年时期的吴承恩,其政治思想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晚年创作的《西游记》里已经没有了他中青年时期提出的改良封建统治的主张,只有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行径的揭露和批判!      二、吴承恩是站在维护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利益立场来创作《西游记》的。   (一)通过塑造正面人物孙悟空的形象来寄托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孙悟空有无穷的本领,又有机智、勇敢、乐观的性格,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英雄人物。他敢于斗争,不怕困难。如在作品的第四回到第七回里,因害怕他作乱,玉皇大帝欺骗他,让他做了天庭级别最低的弼马温。在知道真相后,孙悟空立即反出天宫回到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旗竿与天庭对抗,并打败了天兵天将,迫使玉帝降旨封他做“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取经途中,一路斩妖除魔,敢打敢拼,困难再多再难也难他不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