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郑板桥说过的话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18:41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12-23 12:44
郑板桥说过 大概是 子孙有用 留钱有何用这类的话吗 如果说过的话 具体是怎么说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12-23 13:59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23 14:20
 提起郑板桥,人们立刻便会想到他的“三绝”:画、诗、书。其实,他关于读书方法的许多独到见解,也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说,“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只有层层剥进,才能抓住要领。这样就能一通百通,其他问题随之而解,故曰“扫则了无一物”。    但抓住要领,并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所穷。”    而“问”则更是发掘书中的“精义”的重要手段。他说:“学问二字,须要拆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百卷,只是一条纯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这样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    “读书数万卷,胸中适无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这是他劝诫人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的几句诗。他多次强调读书必须“有主张”、“有特识”,要“自出眼孔,自树脊骨”,“自树旗帜”,万不可“为古人所束缚”。如此,则“心空明而理圆湛”。    另外,在博览与精读的关系上,他并不反对博览,但更注重精读:“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远多,徒多徒烂耳。”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乱麻”。认为,所有史书,“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所有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同样,“当忘者不容不忘,不当忘者不容不不忘也”。他最反对的是“以过目成诵为能”,因为“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往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于我何与也”。他指出这不仅“最不济事”,而且还会导致“无所不诵之陋”。    郑板桥在一封家书中也曾说过“科名不来,学问在我,不是折本的买卖”,“读书是救贫的良法”。这句出自封建文人之口,并不足怪;这种把书视为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的观点,当然更不足为训。但他告诫家人读书须“有识有决并有忍”的话,确系至理名言。    学海无涯,但书山有路。这路,就是科学的读书方法。我们在借鉴郑板桥读书方法的同时,还应记住他说过的另一句话——“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