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什么意思??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4:33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2-14 17:30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2-14 18:4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四方皆净土,因何惹尘埃(何处惹尘埃)
一花一世界,亦被称为一花悟世界,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除了如来佛祖,谁能有这样的境界呢?

拓展资料:
《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参考资料: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百度百科

《华严经》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2-14 23:30
这些都是好人的意境,既然我们现在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也难以体会那种意境追答这些都是高人的意境,即使我们现在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也难以体会那种意境
  • 2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14 23:08
一花自成一世界。
  • 3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2-14 21:4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明心见性的 人方可领会得,请大家不要作意识思维逻 辑的理解,是要去参的
  • 4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2-14 20:53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这是华严菩萨一真法界的描述,不是我们凡夫用意识思维能够理解的。
大家不要企图理解这句话,给大家一些参照:
1、虚云和尚开悟偈中说: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2、祖师有偈云: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3、 又有苏东坡之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目录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黎明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公拟仰之。即微服求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后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公戏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显然见得东坡虽得此句,却未能在玉泉皓禅师底下悟得过关去
又请看:
罗湖野录下
宋江西沙门 晓莹 集
程待制智道.曾侍郎天游。寓三衢最久。而与乌巨行禅师为方外友。曾尝于坐间举东坡宿东林。闻溪声。呈照觉总公之偈。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
程问行(乌巨行禅师)曰。此老见处如何。行(乌巨行禅师)曰。可惜双脚踏在烂泥里。曾(曾侍郎)曰。师能为料理否。行即对曰。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八万四千偈。明明举似人。二公相顾叹服。
吁。登时照觉能奋金刚椎。碎东坡之窠窟。而今而后。何独美大颠门有韩昌黎耶。虽乌巨向曾.程二公略露锋铓。岂能洗丛林噬脐之叹哉。
此段可为佐证。
又,如何解: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卷第十五
僧问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
国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
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华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
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珠曰。法身无像。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
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
主曰。不了此意。
珠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师(大慧普觉禅师)云。国师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直主张到底。大珠破青青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汉将一个主张底。将一个破底。收作一处更无拈提。不敢动着他一丝毫。要尔学者具眼。透国师底金刚圈。又吞大珠底栗棘蓬。具眼者辨得出。不具眼者未必不笑。
本来还有一些资料,有关翠竹黄花的禅宗公案,可惜多说无益,尽是文字窠臼,不再多录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明心见性的人方可领会得,请大家不要作意识思维逻辑的理解,是要去参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5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2-14 19:47
生西法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从表面上来看,一朵花就是一朵花,一片叶子就是一片叶子,一粒砂就是一粒砂,一笑就是世俗笑的本体,但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讲,一朵花里面包含了一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小的一朵花里面就包含了世界呢,其实这和《华严经》当中讲的广狭无碍、大小无碍的观念是一致的,相当于一个芥子中,可以包含须弥山。
  
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一朵花是很小的,而一个世界是很大的。用我们的概念看,大能容小,而小不能容大,但是从究竟实相中看,所谓大小的概念都是空性的、平等的。如果本性中的概念是平等的,从这种意义来看,所谓小的花和大的世界本性也是平等的。在世界中能容下一朵花,既然大可以容小,那么反过来小也可以容大,花也可以容下世界。因为本性平等的缘故,所以可以说一朵花和一个世界的本性是平等。
  
只是我们固有的概念认为花小,世界大,只能花放在世界中,不能世界放在花上面。如果我们了解了大小平等的观念,一朵花和一个世界的本性是一样的,大的本性和小的本性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是平等的。那么世界能容花,花就能容世界,所以说一朵花当中就可以有一个世界,这主要是宣讲平等的思想。一片树叶中有一个佛性、一个如来,这方面也是一样的,大概都是这个意思。
  
这句话要看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胜义谛的角度而言,如是从究竟的实相角度来讲的话,所谓的花和世界,绿叶和佛,砂和极乐等等,所有的法在究竟当中都是佛性,都是平等的,不仅大小平等,而且众生和佛平等,以及下劣和善妙也是平等的。
  
这方面不是从世俗现象上讲的,而是从究竟实相上来观待的。如果能学习般若空性、如来藏,或者《华严经》中讲的究竟法义的思想,就会很容易理解这些比较高深、比较了义的殊胜法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