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社会治理的名言,孟子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治于人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治理名言吗,现代选举制度也是选劳心者来管理劳力者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14:27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4-27 06:54
关于社会治理的名言,孟子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治于人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治理名言吗,现代选举制度也是选劳心者来管理劳力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27 08:02
看这篇论文
孟子以三位圣王(尧、舜、禹)为例,来说明农家的谬误和社会分工的深层含义是很有深意的。其一,是针对农家忽视国家管理者(即“劳心者”)的职责而举例,这些圣王主要职责是为天下操心,是无暇亲自种庄稼的;其二,是针对国家管理者(即“劳心者”)的作用而举例,他们作用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是关系到全天下人的,决不像“种庄稼”那么简单;其三,是针对国家管理者(即“劳心者”)付出的是心力、不是体力而举例,他们整日为天下人操心,为天下谋得福祉,则天下人才称他们为最伟大的圣王。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回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了。
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做封建帝王制造专制统治的理论来批判,显然是把“劳心者”当做封建帝王了。因为人们痛恨封建专制的黑暗、腐朽、残暴、压迫,因此,理所当然地痛恨封建专制的“劳心者”。而孟子这里讲的“劳心者”又的确包括帝王(但不仅仅单指帝王)。然而从孟子讲完这句话的举例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孟子指的制帝王是像尧、舜、禹那样的圣王,是为全天下操心的帝王,而决不是指为一己之天下的封建专制帝王。历代封建帝王使用孟子的话维护他们的统治,是他们利用了孟子在民众中的威信,欺骗了民众而已。如果封建帝王都能成为孟子心中的尧、舜、禹那样的“劳心者”,那么,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还会有那样多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吗?儒家始终是把“大同世界”作为他们的社会目标来追求的,而“大同世界”也是需要“劳心者”管理的,而管理“大同世界”的“劳心者”必须是像尧、舜、禹一样道德崇高、勤勉为民的圣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成为千古冤案,还有一个关键字:“治”。断章取义者认为“治”就是“统治”。那么,“治”到底是不是指“统治”呢?“统治”是政治专用名词,是指凭借权力控制、管理国家和地区等。今天的人们更愿意将“统治”理解为“凭借权力的控制”。如果是“封建统治”,那么显然是一个更加令现代人极不愉快的贬义词了。而孟子在这里讲的“治”,极为明白的是指尧、舜、禹这样圣王的“治”。这些圣王为众生教农耕、治洪水、谋福祉,是在“治理”天下,决不是在“统治”天下;这些圣王让众生懂人伦、讲礼义、有秩序,是在“管理”天下,也不是在“统治”天下。最终尧选中了贤明的舜,禅让了帝位;舜又选中了贤明的禹,禅让了帝位,这就更不是为一己之私“统治”天下。把这样的“治”解释为“统治”,强加在孟子头上,孟子的的确确是冤枉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按照孟子的本意,应该解释为:“靠心力劳动的人治理、管理人,靠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管理、治理。”
以上用了五节的篇幅,解读了孟子记录的那场辩论的全部文字,我们就十分清楚地知道了,孟子这里不是在为专制统治制造什么理论根据,而是在揭示他发现的社会管理的真谛。
孟子与陈相的辩论,实际上就是儒家观点与农家观点的碰撞和交锋。这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中,是极为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辩论交锋中,各家都在阐述着各自认为的“真理”。或许,孟子意识到他与农家辩论的某种“真理性”内容,所以才将这场辩论整理成文字,收入《孟子》一书。
那么,孟子在这场辩论中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首先,孟子发现了社会是有分工的,而这种分工又由交换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尽管社会还是农耕社会,但各种不同的行业出现了。有种粮的,有织布的,有烧陶的,有打铁的,他们专注于自己的行业,便使每个行业都能不断壮大,并以行业间商品的平等交换来达到他们之间的生活互补,从而使社会达到平衡、稳定和发展。孟子发现了这种社会分工的进步性,而农家却不......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