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高犒师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01:37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4-09 19: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弦高犒师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殽之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买卖商品B.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四张C.为从者之淹 淹:跟随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冀:希望(2)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③为吾子之将行也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弦高是一个爱国的商人,他机智勇敢,那看似委婉的言词中含有对秦军的警告。B.第二段文字中皇武子用非常含蓄的外交语言表明了郑国的态度,下了逐客令。C.从时间上看,这两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前。D.这两段文字在语言方面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共同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的描写也非常成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9 20:45
答案:1.C;2.B;3.C;解析:(1)淹:停留(2)①以:介词,用;②以:介词,用来,让;③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④之:代词,代指“郑国”。(3) 从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可看出,这两段文字所记载的事情应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之后。 参考译文: 《殽之战》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我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客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词,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4-09 21:16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