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4 12:50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12-03 16:04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岂直五百里哉 (2)长跪而谢之
(3)秦王色挠 (4)休祲降于天
【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_
【小题3】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2分)
【小题4】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2分)
【小题5】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 C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4分)
【小题6】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3分)①只,仅仅 ②道歉 ③屈服 ④不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6-15 09:18
(答案→)①只,仅仅 ②道歉 ③屈服 ④不详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直”是通假字,“谢”是古今异义字词,要注意辨析。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免冠”“徒跣“抢”等,“耳”的语气要翻译出来,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情节中两人行为表现来理解秦王被唐雎的勇敢所震服,从而理解写秦王的屈服其实是对唐雎的侧面烘托。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天子怒”的含义就是“血腥屠杀”,其含义不言而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一一对照原处,找到相关文字,用原句概括。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6】试题分析:注意所举之例要符合“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这一要求,“历史上”,要以写现代名上的,比如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的事例,要简述他们如何“不辱使命”的。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0-06-14 08:42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 2楼网友:千夜
  • 2019-11-10 12:40
我学会了
  • 3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0-03-24 09:09
一 一 两 无数 一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及直线的性质:线段有2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无端点,无限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据此解答即可.解答: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