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未富先老是什么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18:05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2-26 19:52
未富先老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2-26 20:08
问题一:什么叫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一些专家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发布后提出的新命题,旨在向全社会提出我国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必须对人口老龄化做好思想、理论、舆论准备,物质准备,制度准备,人才准备和健康等各种准备,居安思危,有备才能无患。
“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特点。
一般情况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是高生育、低寿命。国内外数据显示,我国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50美元,低于同时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而生育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平均寿命比他们都高出很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情况偏离第三世界国家收入水平与生育、寿命水平的相关曲线很远。因此,外国学者都惊叹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指死亡率下降),将之视为人类奇迹,并提出中国在低收入下老龄化必然加速的论断。在那个阶段,中国国情是典型的 未富先老~~问题二:高中地理:未富先老是什么意思? 常理上来说,出现老龄化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出生率越来越低,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死亡率也低,所以出现老龄化问题。但中国也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能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但是也出现了出生率越来越低,死亡率也低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问题三:胡江云:中国是未老先富还是未富先老 胡江云:中国是未老先富还是未富先老?
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国内和国外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出现未富先老;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将呈现未老先富。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前景分析,不能贸然下结论,需要全面考察和动态分析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动因复杂
学者采用最多的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值的比例,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其增长率被视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高或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就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源泉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其他要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朱晓东(Zhu Xiaodong)教授2012年在《经济学展望》(《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发表《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Understanding China’s Growt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其研究结果显示,1952-1978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1978-2007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3.16%,TFP对人居GDP增长的贡献率在1952-1978年期间为-72.03%,1978-2007年期间为77.89%。这些结果显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暗含中国将是未老先富。
但是,计算TFP是有许多假定的,例如,通常假定其生产函数为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Production Function)。因而,按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就必然忽略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也没有考虑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实际上,人类是生产等经济活动中的最重要要素,不仅组合劳动、土地、原材料、资本品、资金、技术等,而且将他们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生产,不同的组合就产生不同的效率。探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要将劳动、劳动力成本与人类资源混淆在一起。
人口比较优势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依然是人、技术、规模等,作为要素核心的人类,可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从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并带来规模效应。1982年,中国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人数达到5.25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人口达到11.25亿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相媲美。表1显示,1982年中国20-24、25-29、30-34、35-39、40-44年龄组的人员参与就业比例超过90%,甚至达到94%以上,20-59年龄组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数总量达到4.1亿人,2012年抽样调查的20-59年龄组人口数量达到7.0亿人。从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来看,中国也具有人口规模效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达到6.75百万人,在校数量达到2.11千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到6.25百万人,在校数量达到2.39千万人,研究生毕业数量达到48.65万人,在校数量达到1.72百万人,相当于一些大型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这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他们成为中国新的比较优势,人口数量众多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充分竞争,而且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余下全文>>问题四:地理题,中国“未富先老”国情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背景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尚未进入可以用资本或者科技替代劳动的发展阶段,新的比较优势将不能及时显现出来,因此面临着“未富先老”的考验。造成因素
第一由于当年建国一贯的策略,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造成50-60年达的人过多。人口庞大。
第二由于70年代末的计划生育,加上九十年代商品房的出现,抬高了房价,导致年轻人出生率锐减,加上医疗水平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比例失衡。
第三21世纪初的大学扩招、教育投入资金不足,学校和企业没有衔接好,让大学生找工难,短期内无法达到稳定。从而加重了上一辈负担。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问题五:我国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了哪些问题? 说明範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这种现象首先导致养老保障压力较大。其次是医疗保障面临挑战。最后是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问题六:如何看待我国未富先老的现象 1、我们已经习惯以“原始积累”来为今天对劳动者的苛待寻找借口,我们更对打着“中国国情”旗号的不公正无动于衷,每一个忍受着低工资和低保障的劳动者仿佛都是一座孤岛,我们并不关心他们的未来,但“资本主义”的经验恰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让劳动者一直贫穷下去,这种发展就没有持续性。
2、老龄化是进入发达国家的一个“关口”,我们已经置身这一进程之中。但如果我们最后收获的是萧条,只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正是对旷日持久的不公无声的报复。
3、没有办法让老龄化停下来或者退回去,也就是说是发展阶段造成了人口转变阶段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非某一项政策造成,所以调控政策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10年或20年后,我们的参照对象为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他们比我们并不老,甚至还相对年轻,最关键的是如何关闭未富先老的窗口。
4、先老意味着要素发生变化,劳动力贵了而资本相对便宜了,也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则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这时比较优势不显著,我们需要进行选择。问题七:未富先老的未富先老凸显 随着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截至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亿人,空巢老年人口0.99亿人。2025年之前,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增长100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人。问题八:为什么中国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 人为财死,财难挣啊问题九:如何理解未富先老,在经济,制度,精神上 所谓“未富先老”中的“老”是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而对于人口是否是老年型,通用的衡量标准是老年人口比例、少儿比例、老少比及年龄中位数。中国上述四个指标值均已达到该指标体系的要求,说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即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老”。
有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先富后老”,有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富而不老”,有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五国)“不富不老”,唯独中国“未富先老”,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平均经济水平比较:不论按人均GNP,还是按照PPP计算的人均GDP或人均GNI,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都异常明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