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两首五年级以下课外的古诗,简单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12:54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2-11 16:53
两首五年级以下课外的古诗,简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2-11 16:59
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11 18:30
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处处闻啼鸟春眠不觉晓
  • 2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2-11 17:32
寻隐者不遇,所见 1.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2.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欲,想要。捕,捉。鸣,叫。 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