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的三苏是哪三位?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3:05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3-10 06:56
这个问题5年级的学生答得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3-10 07:27
父亲:苏洵
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东坡大家了解的多一些,我还是介绍他的父亲和兄弟吧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生在一个“三世皆不显”的地主家庭。苏洵属于早年不学,中年发愤,终于成名的作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擅长史论策论一类文章。《权书》中的《六国》(有的选本题为《六国论》),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文篇幅不长,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洞彻明畅;指事类情,纵横跌宕;词约意赅,曲折宛转,的确是篇好文章。《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篇文学意味很浓的评论文章,论述了韩愈和欧阳修等人散文风格的不同。《木假山记》是篇绝妙的小品,全文托物寓意,小中见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审势》《审敌》《广土》《田制》等文,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苏洵散文纵横捭阖,老练简奥,既有《战国策》的雄放,文兼《韩非子》的峭劲,为宋代文坛开了生面。他写文章力求“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踪”(曾巩《苏明允哀辞》),不抄袭旧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也有诗歌创作,但写得较平淡,缺乏特色。世传其《辨奸论》一文,实是他人出于党争的需要而伪造的,非苏洵手笔。今有诗文集《嘉佑集》十五卷传世。
苏辙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
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
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
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
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
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
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
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
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
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
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
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
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
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
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
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东坡大家了解的多一些,我还是介绍他的父亲和兄弟吧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生在一个“三世皆不显”的地主家庭。苏洵属于早年不学,中年发愤,终于成名的作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擅长史论策论一类文章。《权书》中的《六国》(有的选本题为《六国论》),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文篇幅不长,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洞彻明畅;指事类情,纵横跌宕;词约意赅,曲折宛转,的确是篇好文章。《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篇文学意味很浓的评论文章,论述了韩愈和欧阳修等人散文风格的不同。《木假山记》是篇绝妙的小品,全文托物寓意,小中见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审势》《审敌》《广土》《田制》等文,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苏洵散文纵横捭阖,老练简奥,既有《战国策》的雄放,文兼《韩非子》的峭劲,为宋代文坛开了生面。他写文章力求“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踪”(曾巩《苏明允哀辞》),不抄袭旧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也有诗歌创作,但写得较平淡,缺乏特色。世传其《辨奸论》一文,实是他人出于党争的需要而伪造的,非苏洵手笔。今有诗文集《嘉佑集》十五卷传世。
苏辙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
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
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
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
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
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
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
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
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
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
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
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
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
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
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
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10 08:35
苏氏三父子
苏洵 苏轼 苏辙
- 2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3-10 07:45
父亲:苏洵
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