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戚氏的词牌格式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07:03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11-13 13:48
戚氏的词牌格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11-13 14:56
柳永《戚氏》
读宋词的,想来无人不知柳永和他的《乐章集》。可是知名度是一回事, 评价又是另一回事。从词学批评史来看,尽管也有不少文人承认柳永对宋词发展之贡献, 但大多数人对柳词是不以为然的。李易安《论词》一文说柳《乐章集》「大得声称於世, 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那还算是比较客气的。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就直接称其为「柳氏野狐」、「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鄙薄之情,跃然纸上。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柳词在当时大受欢迎的事实:「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人徐度《却扫编》卷五)。换言之,他们把柳词的流行单纯归因为以俗语入词,也就是把一般人日常用的白话放进词里。近人如胡云翼、刘逸生等辈亦以为柳词词意径直坦露, 比较浅陋(见刘逸生《宋词小札》)。以上这些评语,确实抓住了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好用「伊」这个当时的俗字,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昼夜乐》)、「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惜春郎》),还有被晏殊狠狠讽制的「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
此外,柳词不少句子结构也很平民化,像「偏能做,文人谈笑」(《两同心》),「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少年游》),或者「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昼夜乐》)这些句子,放在今天也很容易理解。但用语平民化是不是就有问题? 俗雅之间的辩证关系该怎麼看?这些问题,近来已有不少学人加以研究, 为柳词「平反」, 我就不多说了。笔者想指出的是, 柳词里, 也有非常雅致的一面, 而且由於柳词重敍事、气韵绵密连贯等特点, 这种雅致在本质上是迥异於其他词人的。尤其是慢词,由於字数长了,更能体现柳词那种独特的风雅。下面就用柳永一首非常长的慢词为例, 简略谈谈这个问题。
先讲讲这个词牌。《戚氏》, 这是柳永自创的词牌, 一共三叠,二百一十二字,其长度在慢词中可谓数一数二。《乐章集》将之摆入「中吕调」中, 按「四音十二律宫调表」来排, 是「羽」部的调子。当然, 今天原调已经失传。耆卿以後,这个牌子传世的词作非常少, 比较著名的有坡公和长春真人丘处机的两首词。长春真人那首叫《梦游仙》, 乃此牌别名。耆卿创一个字数那麼多的新牌, 是有其用意的。此词内容, 以感怀身世为主,杂以写景, 自述成份很重。而柳又是一个喜欢敍事的人, 没有这个大容量的新词牌, 旧的慢词格式并不能让他畅所欲言。有了二百多字的空间, 柳就可以从容於敍事与写景之中了。下面我们先看首叠。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开首已点明季节和天气。要注意「秋」和「雨」都是耆卿乐此不疲的题材, 叶嘉莹先生在《唐宋名家词赏析》里头就指出过这一点。比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或《雪梅香》「动悲秋情绪」等类似主题,《戚氏》的起始较为闲散悠静,至少没有直接点出「悲」秋的主观情绪, 而雨也只是小雨, 并不采用「暮」这类消极一些的字眼。但是第二句马上就不同了:「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这里「萧疏」、「零乱」、「残烟」三个词组, 都是消极字眼。而一个「惹」字, 将景物拟人化, 也暗示了之後人的出场。这里可以看到柳词长调对焦距层递十分用心, 从最大的外在自然(「天」)到气候(「雨」),再到庭院, 再到院子里的植物(「槛菊」、「井梧」), 从宏观到微观, 读者视野也随著一步步推近。
进入院子里, 然後词的主体--词人自己--才出现:「凄然, 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到了这个时候, 词的基调已定。「凄然」二字, 是对词人自己和眼前景物的双重归纳。「江关」此处不必实指, 杜浣花《咏怀古迹》之一有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耆卿这里用「江关」二字, 恐怕是想到了此句。为甚麼我这麼说呢? 因为杜浣花《咏怀古迹》之二的主角是宋玉, 所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而《戚氏》下一句正是「当时宋玉悲感, 向此临水与登山」。耆卿写到这里, 脑子里如果说没有想到《咏怀古迹》, 那反而是难以想像的。既然提到宋玉曾临此处, 那麼耆卿写作此词所在, 想必也是楚地。地点也点清了, 更体现了柳慢词重敍事性之一斑。当然,宋玉悲秋之文学传统也正与「晚秋天」的气氛相配。
下一句「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也是紧承前文敍事而来。词人「望江关」,看见夕阳西下,云色渐收的远景, 想起宋玉, 异代同悲, 而就近一看,道路阻且长, 行人也都神色凄然。面对此情此景, 本已满怀愁绪的耆卿更是情何以堪。「陇水潺湲」典出唐人翁绶所作横吹典辞(乐府之一种)《陇头吟》「陇水潺湲陇树黄,徵人陇上尽思乡」。「陇水潺湲」是隐括原诗下句的思乡之情,「倦听陇水潺湲」也就是说词人本身已经够悲愁了, 再因目睹行人凄楚而引起了「陇水潺湲」的新愁绪, 不堪承受, 只好通过「倦听」来逃避。那麼, 不听「陇水潺湲」的乡愁, 听甚麼呢?「正蝉吟败叶, 蛩响衰草, 相应喧喧」。秋暮时分, 蝉与蟋蟀(蛩)在草叶中细细鸣叫, 而在逃避乡愁的诗人耳中, 这些声音却极为吵杂, 甚至连草叶本身也带著衰落凄清之气。至此而首叠终。我们可以看出首叠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情景场面(Scene), 时间、地点、人物、微观场景、情绪变化、缅怀追思, 应有尽有。从江关的庾信到同为《咏怀古迹》五首主角之一的宋玉, 从「倦听陇水潺湲」到听见蝉、蛩「相应喧喧」,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过渡自然, 几乎看不出一般诗词必有的意象跳跃过程。这在第二叠和末叠一样如此。
第二叠一开始再次点出地点:「孤馆,度日如年」。这里要多说两句, 日本研究柳永的学者宇野直人在其《柳永论稿》第五章〈柳永的对句法》中曾提出一个观点, 即柳永的慢词喜欢将「散句讲过的话,再用对句(对偶)句补充之,反之亦如是」。由於相较其他词人花费了更多笔墨去写同一样东西,所以柳的慢词气韵十分悠长绵密。这个看法, 笔者基本上是同意的。要补充的是, 柳永慢词不仅散句和对句上下文方面互为补充, 即使是隔了几句, 甚至上下片之间, 柳也会使用这种加强气韵的方法。比如这里提到「孤馆」, 其实首叠己有「庭轩」,但如此一提,我们会想像到贯通在一起的庭轩和馆阁, 回忆起首叠庭轩与词人身处其中的寂寞。无形之中,诗的部份气韵从首叠过渡到了第二叠, 而不致於形成断层。当然,这种加强气韵方法是需要技巧的, 用不好很容易造成语意重复乃至喋喋不休的负面效果。柳是这方面的大行家, 「孤馆」就用得很妙, 正好与「庭轩」错位互补。如果用「孤轩」的话, 那就是败笔。
「风露渐变, 悄悄至更阑」也是传递气韵的一句词。这是讲时间转变, 从一开始的黄昏(「飞云黯淡夕阳间」)到了深夜。古制一夜五更,每更二小时,「更阑」是一更将尽之时, 比喻夜深。「长天净, 绛河清浅, 皓月婵娟」是夜深时分的远景。这里出现了宇野先生所谓散句之後以对句补充的加强气韵方法。「长天净」是形容夜空静寂无垠的样子, 後面紧接著就是一个讲银河疏星和月色明媚的对偶。这种方法, 不但写景如是, 写 情也是如是。「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这个绵绵之思自是因应深夜夜空的远景而触发的。「思绵绵」是散句,「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是对句,一样也是修饰、补充「思」的内容,原来词人是在回忆往事。如果柳的补充止於此,那麼他的慢词气韵不见得比吴梦窗或者黄山谷有甚麼不同, 但是, 柳在道出「屈指暗想从前」以後, 还把具体内容详细铺陈:「未名未禄, 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到了如今, 我还是功名利禄一场空,那是因为在烟花场所, 实在用了不少时间。用半叠容量再三补充个人情感的内容, 而且敍述如此具体, 这在其他宋人慢词中并不常见, 而且耆卿还没有思完! 我们且来看看末叠。
末叠首句「帝里风光好, 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仍在廷续词人深夜的往日追思。第二叠从简单之「思」到较具体的「思念从前」到更具体的「从前生活(绮陌红楼)」乃至追悔(「往往经岁迁延」、「未名未禄」) ,而末叠则就从前「绮陌红楼」的生活这一点继续具体敍写。写自己年少时与朋辈宴饮的欢乐, 写旧日帝都生活的美好。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用在耆卿身上最合适。可是人都会老的,年轻的时候,还能表现一下「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傲气,老了呢?「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这一串句子,似乎都归结为对往事的追悔。事实上呢? 柳永晚年名词《蝶恋花》中的千古绝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似乎又是另一种精神。晚年在「终不悔」与「追往事,空惨愁颜」中徘徊的三变才子, 最後客死异乡, 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刻, 他又是何种心情呢?
来看《戚氏》的最後几句:「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时间又转移了, 这个时候, 恐怕是近清晨了。这几句词一样承续了全词敍事丰富明确的精神,随著清早画角声的响起, 词人感觉到了一丝寒意。这份寒意,可以是天气,也可以是深夜追忆往事所残留的幻觉。诗意至此, 敍事部份、写景和写情部份都已大致圆满,三叠之间气韵贯通, 绵密悠长, 虽然长达二百字, 却不见松散,也没有甚麼意义上的断层, 以慢词标准而言, 实无愧於一首好词,只差一个漂亮的收宫了, 而耆卿给了我们超乎意料以外的惊喜:
「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 抱影无眠」
这里焦点的转动一样完美, 词人静坐在窗旁, 吹灭灯火, 面向晓光。「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这一连串分镜的衔接非常自然。独坐整夜,词人依然睡不著,「抱影」二字, 直把词人那种孤寂凄凉之情写尽了。李青莲《月下独酌》除了影子外至少还有月亮陪著他, 而柳耆卿就只有前者了。首句的「闲」字, 除了收宫所必须的稳定全诗作用外, 还有一股辛酸的自我嘲讽味道在内。词人「闲」坐整夜,不能入眠, 时间就是如此流逝, 而他也早已青春不在。闲著闲著, 才子词人柳三变终於带著潦倒和穷困离开了他的时代, 其一生中, 除了那些青楼的红颜知己外,留下了太多的酸楚与悲苦。足堪告慰的是, 尽管到了现在, 依然有不少人看不起他的「俗」词, 或看不慬他的慢词, 或根本不知道他词中雅致的一面, 但自其时代以後, 随著「词」这一体载在文学史上代代流传, 柳永名字却愈加响亮。我们不知道叶梦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记载传递了多少事实, 但是, 即使是恨柳词入骨的王灼, 在骂完柳词「惟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不知书者尤好之」以後, 也要老实记下「前辈云:《离骚》寂寞千载後,《戚氏》凄凉一曲终」。王灼认为「柳何敢知世间有离骚」, 鄙薄之意, 溢於言表。可是, 一千年过去了, 事实证明, 王灼远比不上他的「前辈」那麼有眼光。《乐章集》将会随著《楚辞》里头的屈、宋长歌一直传下去, 而骂他的人, 却早已沉没在故纸堆里, 化做灰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