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闽南语的历史…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9 05:08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7-18 13:52
求闽南语的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7-18 14:42
自秦汉至南宋末年,汉人因征战、避难等原因,几次大规模从中原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包括习俗和当时的汉语,并不断同化闽越人,汉语与古闽越语交融形成了闽南方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进步,人们的用词趋向从属普通话的规范,向现代方言发展。因此,古老而且非常有韵味的闽南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热爱闽南语并不是排斥普通话,而是为了使闽南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闽南语的形成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
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马的河南省东南角,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第九世纪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汉语。
前后即两批的移民大多数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后来成做「漳州话」,这就是「读书音」主要的来源。伊保存了真济唐朝人读册的音。

闽南话(白话字:Bân-lâm-gú),在台湾亦称为 Hō-ló-ōe(台湾话、鹤佬话、台语、河洛语、福佬话等),属於汉语闽语的方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分布地区
闽南语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

江苏省:宜兴县南部山区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温岭县之石塘一带
玉环县之坎门镇
洞颈县之本岛、半屏岛、元角、倪屿
瑞安县之北麂岛、大南乡
平阳县之水头镇、腾胶镇、南麓岛、东部沿海之西湾乡、墨城乡
泰顺县之东南角
文成县之东南角
苍南县之灵溪镇、矾山镇、桥墩镇、马站镇、藻溪镇、炎亭镇、观美镇、南宋镇、霞关镇
长兴县、临安县、舟山群岛等地
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区
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及雷州半岛
海南省:以海口话、文昌话为代表,分布遍及全岛
广西省
东南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漳州话、泉州话、浙南闽语、潮汕话、海南话、雷州话

各方言之间的亲近性

闽台片
亦即本土闽南语。漳州和泉州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各种闽南方言的发源地,所有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漳、泉方言内部有些许差异,主要是音韵系统方面微有区别,但相互之间有严格地对应关系;语法及用词则基本一致。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县(市)方言混合而成,均体现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点。基于此,厦门话和台湾话亦被国内外人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闽台片的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闽台片的闽南语。

浙南片
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主要是龙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迁徙到浙南的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闽南话传入浙南、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是瓯语,闽东是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一定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浙南闽语”。现代的浙南闽语与闽台片的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鼻化韵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词方面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浙南闽语基本还是保留了本土闽南语的其它特点。相对来说,浙南闽语要比潮汕话更接近闽台片闽南语。

潮汕片
潮汕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纵然如此,彼此虽然各讲各的可是还算能沟通无碍,基本上潮闽双方都可很快速的融入对方的语系里。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新加坡等。潮汕话除了分布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外,还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众多潮人聚居地。

现在使用潮州话的地区,主要有: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等市及所属各县区,汕尾市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泰国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China Town),法国巴黎的唐人街,柬埔寨的大部分华人,越南的一部分华人使用潮州话。全世界以潮州话为母语的大概有3000万人。是中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有名的戏曲荔镜记“陈三五娘跨越阶级性的爱情故事”,来自潮州地区,亦广传于闽南,台湾等地。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民间潮剧(潮州戏)即以府城标准潮州话演唱。声调有8个,两个音节结合时,不论后字条件如何,前字几乎都得燮调,除了一些重覆尾调等特性外后字基本上维持原调,同闽南语一样。潮汕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几乎可以各成系统,如非敷奉母宇文读为[h],白读为[p]或[pʰ],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tsʰ],白读为[t][tʰ]等等。

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这古今都一样。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入声,这就是声调。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阴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其对应规律如下表:

古汉语四声对应潮汕话8声
古代汉语四声 古声母 例字 潮汕方言八声
平声 清 崩、东、工、冲 1(阴平声)
平声 浊 朋、同、红、农 5(阳平声)
上声 清 巧、取、景、纸 2(阴上声)
上声 浊 妇、上、市、旱 6(阳上声)
去声 清 镜、窍、票、记 3(阴去声)
去声 浊 侵、漏、示、用 7(阳去声)
入声 清 八、泣、怯、驳 4(阴入声)
入声 浊 日、逆、泽、域 8(阳入声)

海南片
海南话据说是由闽南(一说莆田)人迁移过去之后与当地语言混合后形成的一种闽方言。

海南话以文昌话为代表,与其他片区的闽南话的差别最大,基本上不能沟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woshuo
  • 2021-07-18 15:46
闽南语(Manlam ngy;白话字:Bân-lâm-gú),在台湾亦称为 Hō-ló-ōe(台湾话、台语、河洛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语。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 海陆丰地区 潮汕地区、广东西部的雷州半岛、湛江、电白、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玉环、温岭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编辑本段]分布地区   闽南语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   江苏省:宜兴市南部山区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温岭市之石塘一带 玉环县之坎门、陈屿 洞头县之本岛、半屏岛、元角、倪屿 瑞安市之北麂岛、大南乡 平阳县之水头镇、腾胶镇、南麂岛、东部沿海之西湾乡、墨城乡 泰顺县之东南角 文成县之东南角 苍南县之灵溪、矾山、桥墩、马站、藻溪、赤溪、观美、南宋、霞关、大渔、望里、莒溪...等城镇 长兴县、临安县、舟山群岛等地   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区   广东省:东部沿海 海陆丰地区、(潮汕地区)、西部的湛江和电白及雷州半岛   海南省:以琼山话、文昌话为代表,分布遍及全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具零星分布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