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言文《留侯论》的翻译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0:06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11-12 10:29
文言文《留侯论》的翻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11-12 11:54
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2],以求报韩。’既击始皇搏浪沙中[3],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4],郦生说汉立六国后[5],而子房沮之[6],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7]!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其子父事之,而助之以灭其仇,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下能以必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 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地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8]。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9],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公器非一人一姓之私也[10],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11],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盂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惓惓于齐梁之君[12],教之以王[13]。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两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14]、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

注释:
[1]留侯: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祖、父皆仕韩。秦灭韩后,张良为汉刘邦谋臣,辅汉灭项羽,定天下,受封为留侯。[2]《史记留侯世家》载,韩国被秦吞灭后,张良连弟弟死了都不办丧事,用全部家财来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3]博浪沙: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秦始皇东游,张良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用大铁锤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十日,没有捉住张良。[4]韩王成:韩国的诸公子,名成,人称横阳君。张良曾经游说项梁立横阳君为韩王,项梁乃从,后为项羽所杀。[5]郦生:郦食其(yì jī),刘邦的策士。他曾经向刘邦献策,要刘邦分封土地给六国后代,并授予他们王印,这样天下就会臣服,楚国也会来朝拜,恰好张良有事来谒见刘邦,知道刘邦已同意郦生的建议,当即劝阻刘邦,说:“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刘邦大骂郦生,急忙派人销毁已刻好的封印。[6]沮:阻止。[7]乌:何。[8]夷灭:消灭。夷,平,诛锄。[9]范增:项羽的谋臣,被尊为亚父,他屡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郁愤病死。沛公:刘邦。[10]公器:指名位、爵禄等。[11]水火:喻困苦患难。[12]惓惓:同“拳拳”,诚恳深切之意。[13]王(wàng):成就王业。[14]顾:却,反而。匹夫:庶人,平民。谅:忠诚守信。

===================================================

我再口头翻译一下:
客人问魏子说:"有的人说:'张子房的弟弟死了,但不下葬,是为了报答韩国'既然在搏浪沙打击秦始皇(PS.这里插段故事:[秦灭韩。当时
子房还很年轻,没有来得及做韩国的官,但国破家亡却让他尝到了切
肤之痛,于是不惜倾家荡产而谋求刺客,以灭暴秦,报家国之仇。后
来,他终于访得一位力士,认为可堪重托,便铸铁为椎,重一百二十
斤,趁始皇东巡之际,让那位力士潜伏道旁,待始皇车队驶过,力士
借风沙作掩护,奋力抛出铁椎,却误中了副车,没有成功。])最后辅佐大汉消灭了秦国,好象是这样.韩王成既然被杀了,郦食其游说汉(指刘邦)分封土地给六国后代,而张子房阻止了了这种做法.为什么呢?所以认为张子房是忠与韩国的,不是这样的."

魏子说:“呵呵(我翻译的,有特色吧?),是多么了解张子房啊!别人有能力帮人报父仇,那个人辅佐他,而帮助他以报自己的仇,这不是孝子吗?子房知道韩国的后人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复兴,只报灭韩大仇就够了.天下能报韩国被灭大仇的,只有大汉.汉既然已经灭了秦,而韩王被杀,是张子房的个人仇恨,以前是秦国现在有是楚国了.继续留着六国的话则大汉不能兴盛强大,大汉不能强大就无法消灭楚国.楚国不能消灭则六国终将会被楚国所消灭.宗上所述留着六国,对大汉没有好处,对韩国也没好处.不留着六国,大汉可以兴盛强大,可以消灭楚国,而且韩国的仇也可以报,所以张子房这样决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