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9:49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03 20:1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 “百家讲坛”在2008年9、10月份的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舆论普遍认为这个影响很大的节目进入了“衰退期”。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龚丹韵:“百家讲坛”的起落是不是说明学术通俗娱乐化可能是行不通的? 梁永安:我觉得现在下这种判断还为时尚早。一档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都在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通俗化。阎崇年、纪连海等都当过中学老师,他们的讲述风格通俗流畅,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简单地说,是把观众定位在“中学生”的层次上,具有最大的“扁平化”效应。所以“百家讲坛”准确来说,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不提供自己独特的材料发现或者体系构建。比如于丹就很聪明,声明自己是在学术的“墙外”讲《论语》,与真正的经学研究区别开来阐发自己的感受,舆论认为她对学术话语有所威胁,其实完全没有,学术自有学术的一套研究体系、学理化的表达方式。 龚丹韵:那么您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永安:我想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资源转型。其一是在人力资源上,能否继续找到新的受欢迎的演讲者。其二则是内容资源。“百家讲坛”当初广受欢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填补了社会文化中的某些空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传统文化,需要一种能贴合当代人心灵和视野的表达,因此观众喜欢听“百家讲坛”,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也是对自己原来的知识体系、历史记忆进行更新,一讲一听之间充满张力。但是时间一长,审美疲劳、风格疲劳、话语的老化,让观众越来越无法满足,所以它必须实现新的转型,才能维持这股张力。 比如说“百家讲坛”的听众,主要是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演义》、《论语》等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年轻人却未必买账,且不说新一代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所以“百家讲坛”找到新的表现方式,在当代全球化发展下开掘出新的内容资源,和年轻人的心灵产生共鸣,是节目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龚丹韵:或许文化传播类节目本就不用追求轰动效应,默默把高端路线坚持下去才是常态。 梁永安:那倒未必。国外的文化节目,持续走红几十年的不在少数,比如美国的脱口秀、BBC的历史专题等。这些节目也经历过低谷,只是当观众耳熟能详到自己都能高谈阔论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就重新赢得了观众。 不可否认的是,“百家讲坛”的边际效应递减越来越明显,这与它的历史取向有关,离当代人的生存焦虑还是太远。即使被称为“心灵鸡汤”的于丹说《论语》,也是采取简化问题的方式,似乎如此一来,生活的困顿一下子就很容易想通,其实这并不管用。叙述当代人的生存,一定要把它复杂化,把多元社会各方面的极度错杂呈现出来。只有首先将这种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这样的讲述,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龚丹韵:换句话说,您不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反而是一种遗憾? 梁永安:是的。类似的文化栏目很有必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比如说,在物质增长之余,中国人的世界视野、思维感受还没有整体更新,所以“大国崛起”一经播出立即走红。试想一下,如果“大国崛起”用“百家讲坛”的方式,娓娓道来,是否能够表达得更透彻、更深入?这种文化讲述的余地还是非常大的。又比如,“百家讲坛”带有书院说书的特点,在人们注重视觉感观的时代对年轻人来说显得单调,如果像国家地理专题那样,更符合视觉特征,讲三国的时候,穿插三国故地、影像资料等等,会不会更吸引人?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读了文章之后,请你概括“百家讲坛”收视率下降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百家讲坛’准确来说,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永安教授认为“百家讲坛”应怎样办“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大国崛起”这档栏目为什么“一经播出立即走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1-03 20:25
1.一是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都在引起大家的注意;二是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资源转型;三是“百家讲坛”离当代人的生存焦虑太远;四是“百家讲坛”带有书院说书的特点,在注重视觉感观的时代对年轻人来说显得单调。 2.因为“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不是学术,阎崇年、纪连海等都当过中学老师,他们的讲述风格通俗流畅,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具有最大的“扁平化”效应。 3.在叙述当代人的生存状况时,一定要把它复杂化,把多元社会各方面的极度错杂呈现出来。只有首先将这种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4.因为当前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思维感受还没有整体更新,而“大国崛起”正好满足了中国人渴望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以及更新思维感受的需求,所以一经播出就会走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03 21:50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