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陶渊明的辞职信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3:52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1-03 08:14
急```` 3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1-03 08:27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朗吟这句千古名句,陶渊明将大红印绶高挂彭泽县令大堂上,飘然归隐,从此不仕。是年,他40岁,正值不惑。那枚印绶揣在兜里仅80余日。 那是魏晋时期。个性正游走在跷跷板两极:或压抑或奔放。陶渊明的辞职报告便删繁就简,轻弹唇舌,一句带过。300多年后,被“赐金放 还”的李白在南游吴越的途中亦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句,与陶渊明的口头辞职报告遥相呼应。“不折腰”便成为衡量文人正直及良心的试金石,成为捍卫文人气节及精神家园的盾牌。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宣言,决绝的挂印动作,扬长而去的挺直背影,勾勒出一幅中国式辞官图,演绎出一幕大众理想的归隐剧,轰轰烈烈,符合我们心目中“金刚怒目”式的诗人形象。且不说那句经典多么解气,多么扬眉,一扫读书人的窝囊与委屈,单是想象一下拂袖而去的傲然身姿就令先天缺铁性贫血的我们热血沸腾毛孔贲张。 陶渊明的归隐其实并没有后世文人所臆想的罗曼蒂克,《归去来兮序》中约略可以寻出他的心理轨迹。“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每次读到此句,便毫无来由地热泪盈眶,它是坚守真我的诗人决绝前的自责,轻轻一句嗔怪,深深打动了我。在他的心中,田园是母性的。他天生属于田园。田园荒芜是他滞留官场的过错,他离开得太久了,对田园,对草们,对豆苗们,他有使命感。像一个贪玩的幼童,听到母亲一声轻唤,便如羊羔羔扑向妈妈怀抱,扑向他的草们和豆苗们。泪从诗人脸上悄然滑落,写完这句,他索性放声大哭,泪湿了纸墨。但哭过之后,心里一派清明,一片雪亮。顿悟的思想光芒照彻了黑暗的现实隧道,他从此有了哲人的清醒与了悟。他从此扛着锄头在草儿比豆苗还茂盛的田间锄出一地地诗行。 陶渊明是开天辟地做得了自己主的第一人。欲仕便仕,欲隐则隐,“委心任去留”,何等从容,何等彻底,他的心驾驭着自己的形,好比一位马夫驾驭着他的马。他坚守真我。“真”字好写,上面一“十”下面一“具”,可难就难在具体落实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常常花非花,我非我…… 世人都爱陶渊明,谁能效其真,谁能受其苦?他躬耕自给,饱尝冻馁甚至于乞食的地步,却“晏如也”的心态,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我醉欲眠,卿可去”的真率……采菊东篱下诚然浪漫,可谁愿过烈日下荷锄躬耕的日子! 陶渊明饱蘸着露水及月色这些大自然精华而写就的诗文照出了凡夫俗子的浅薄与虚假。一切的虚与假在他面前都没了藏身之处。亲近陶渊明,幸福而痛苦,他分明还是一介锄夫,在我们杂草丛生的心田里,铲除着虚名与浮利,种植着正直与真诚。他分明是一剂创可贴,敷在无数失意文人的精神创口上。 陶文里浸着淡远的南山菊,醇厚的陈酒,读陶文,心很干净。 陶渊明身上有太多令人玩味的东西。他的不寻常的归隐方式,他的“五柳先生”的自画像,他于九月九日久坐菊花丛中静待友人送酒的轶事,他抚着无弦琴自娱的雅好,他自撰祭文……他以田园为阵地,以诗文为经纬,为自己筑了一个巢,一个强大而广袤的精神空间,一方面使自己逃遁起来,与虚伪、污浊的现实世界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使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获得永远的宁静。他可能不知道,他的“巢”已成为后世士大夫精神的家园,陶渊明亲酿一杯来自世外桃源的桃花蛊,白居易、苏轼……多少失意被贬的文人迷恋其中!桃花源是陶渊明一砖一瓦一手搭建的“大庇天下寒士”的精神广厦。 每个读书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梦:退隐田园,盖二三间茅屋,门前是青山,屋后是清溪,庭中有松菊,猫们狗们鸡们鸭们叫得欢…… 陶渊明是一个永不生厌的话题。陶渊明距离我们1600多年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1-03 08:43
搜一下:陶渊明的辞职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