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有哪些毕业论文选题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19:03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02-27 11:04
我国商业银行有哪些毕业论文选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2-27 11:53
我国商业银行
详细资料 我这有.
详细资料 我这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2-27 13:26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普遍做法。在混业经营制度下,较之于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西方各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体制的变革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金融理论界,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理论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实践发展路径:混业-分业-分业的突破-混业经营的实践-海外混业经营试点的变迁来看,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实践操作中对商业银行许多混业经营的做法也是一种支持与推动的态度。然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如何实现风险有效防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相关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缺朱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体制除了混业经营的共有风险,即道德风险、管理风险、传递风险外,法律风险与制度风险尤为明显。对诸多风险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行分析,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现实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法律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正于缘此,全文的分析逻辑基础确立、分析框架选择和法律制度设计建构,都是在中国当下语境之中的。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三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合理性进行分析。本章以混业经营内涵合理界定作为逻辑起点,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演变之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对混业经营的优劣对比进行了辩证考量。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对道德风险、管理风险、传递风险、法律风险与制度风险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本章提出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的混业经营风险防范之合理性及其与法价值的同构。 第二章主要是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要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混业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有必要对各国不同的混业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章首先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世界范围内三种混业经营模式,即以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母公司、非银行子公司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且本章还对三种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各国混业经营模式选择和风险防范理论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为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采纳与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不仅如此,在本章第二节中,笔者还对世界主要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对混业经营风险防范国际法律规范做静态比较分析,并且对世界各国混业经营风险监管模式进行动态分析,在不同角度比较借鉴分析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制度理论借鉴的重要方面:即银行监管机构、资本充足性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为文章第三部分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本章对建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提出了制度构想。首先,笔者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法律体系不健全、产品创新与法律滞后矛盾突出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自律法律的缺失是目前我国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最大缺陷。以此为基础,本部分分综合分析、细化举措、微观设计三个部分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配套机制进行了论述。对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是全方位的,相应的法律制度构建也应树立起一个“网”的概念,即法律制度体系。由此,塑造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是我国银行混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我们应完善混业经营立法,健全配套法规。就形塑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环境的细化举措而言,本部分从金融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协调与中国《金融混业经营法》的创制两个角度加以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防范配套机制的微观设计部分,从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导入存款保险制度、优化“防火墙”制度、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虽然银行业混业经营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从法学的角度探讨混业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或许不算成功,但却不乏勇气的探索。 关键字: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商业银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