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金谷园中草初绿】...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3:51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3-09 11:46
【金谷园中草初绿】...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3-09 13:18
【答案】
   16.这首诗咏草,借草抒情。首联从渡头之草写到忘忧之草,由实入虚,别有意味;颔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由近而远,远近结合;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时间悠远,空间阔大,石头城下草为实,金谷园中草为虚,虚实结合;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由草触及人事,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由物及人,首尾呼应.
   17.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哀草凄迷,反衬了荣华已逝。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奇花异草,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豪华已付流水,名园已成陈迹,只有草还是一岁一枯荣。石头城,六朝之都,虎踞龙盘,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之盛况,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事衰败不再盛的意思。借草抒情,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意蕴丰富,委婉曲折。
   【解析】
   1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题为‘咏草’,诗歌多角度、多层次描写草,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咏草抒情的”,这是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咏草”“如何通过咏草抒情”,这说明本诗是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因题干中要求“结合全诗”,故应先明确诗歌每一联所写的内容,然后再体会其中蕴涵了什么情感。首联是由实到虚写草,颔联由近及远写草,颈联从时间的角度写草,尾联从草写到人事,诗人从多个角度写草表达了自己的咏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首先应学会切分题干,比如本题中,“多角度、多层次”说明诗歌的每一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草”,“结合全诗”说明答案不应局限于某一句,“如何通过咏草抒情”指明答题的方向。然后明确本题是针对诗歌的哪一个方面设题的,从题干所问可以看出,本题是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同时也暗示学生,本题是考查借物抒情的方式;最后要明确解题的思路和答案的模式,应熟读诗歌,明确诗歌每一联的意思,按照“首联写了……,表现……情感”的模式组织答案。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的颈联”,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颈联逆转,赋予“草”以异样的情味: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头城下“但寒烟衰草凝绿”,是否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草”则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无穷惆怅。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国,却不能重生再造。无论是金谷园还是石头城,此时都是“荒映月”“碧连秋”, 一派荒芜,而曾经的两地,一为名园,铺锦列绣,一为名城,虎踞龙盘,诗人用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之盛况,人世沧桑之感自在其中。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设题的范围和鉴赏的要求,比如本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颈联”;然后要回忆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即鉴赏的角度,多为技巧手法、描写方式、遣词造句等;接着就要看诗句所写的内容,看诗人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一写“金谷园”,一写“石头城”,一为“荒映月”,一为“碧连秋”,都是荒芜凄迷;而注释中把金谷园曾经的情况也告诉学生了,两相比较,即可发现,此处使用了反衬的手法,从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3-09 14:22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