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有意义的古训有哪些?它能告诫人们什么?急!急!

答案:7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1 20:21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4-21 01:21
有意义的古训有哪些?它能告诫人们什么?急!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21 02:2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告诉你除了父母别人的话你别人都在你的防备之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4-21 08:47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4-21 07:48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告诉我们: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3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4-21 06:3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卖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4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4-21 05:3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5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4-21 04:52

得民心者,得天下!霸气但是我喜欢!

  • 6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4-21 03:1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一种境界是包容群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的是人应该豁达大度、胸襟宽阔、包容多元、尊重差异。学校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来尊重、理解、感召和接纳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多元差异。如学生的智力、情感、潜能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性,教师群体知识、文化、专业、技能、思维、观点及教育范式的差异性,以及家长物质基础、文化程度、教育态度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性。

宽柔以教 不报无道

第二种境界是赞赏他人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精神。此出自《中庸·明道》的古训告诫教育工作者要用宽容、温和及赞赏的方式、方法去教化、感化别人,对于蛮横无理的人不施以报复。在现实的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时态度木然,与学生没有眼神交流,是“视不善”。同时言语间对学生的批评,缺失和蔼可亲的语言以及人文关爱的话语,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是“言不善”。同事之间总以一种阴暗的心态去揣测对方,以一种狭隘的心胸去理解对方,行事总是以个人私利、好恶、立场为基准点,缺失原则、公正、大气、正气,是“行不善”。基于此,“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要我们心怀和善,赞赏他人。

闻过则喜 闻善则拜

第三种境界是尊重异议的“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精神。当学校、教师、学生面对批评的时候,面对别人指出不足、列出缺点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应该如何?也许适当的解释有时是必要的,也许合理的辩解也是需要的,但是咄咄逼人的回击与得理不饶人的争执只会使事态恶化,更有甚者以极端的方式来回应批评。“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应该成为一种学校的文化精神。即全体学校成员以一种高兴、超然的心态,一种宽广的胸襟和肚量,一种极高的修养和境界来尊重异议、感恩善言、学习他人、自我改进。教育现实却说明这种“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严重缺失,继而导致人间悲剧不断上演。这些悲剧不是简单的个案,其中映射的是整个中国教育是否关注学生全面人格发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阳光心态、耐受人格的问题。

以直报怨 报怨以德

第四种境界是超越自我的“以直报怨”、“报怨以德”精神。“以直报怨”源自《论语·宪问》,“报怨以德”则源自《老子·六十三章》,这是儒家和道家处理“怨与德”的两种价值取向。以德报怨是中西方共同的价值追求,化解恩怨、矛盾的方式之一就是以德报怨。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机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以及价值观、思维、信念、观点和行为的差异,学校成员之间难免有很多怨气,甚至仇气,如果有怨气、仇气,无法及时有效地消除,久而久之这种怨气、仇气就会集成一种“酱缸文化”,如要消解这种怨气、仇气,我们既需要自我超越的勇气,也需要以直报怨的正气,既需要抱怨以德的大气,更需要心底无私的浩气,当然前提是要恪守规范、底线、操守和律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