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不是热门专业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12:01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27 22:00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不是热门专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1-27 22:09
一 冷热是看社会需求,但是四年过去又不一样了。目前社会上工科的专业需求比较大,但是比较辛苦。纯理论性的数学算冷门吧,应用数学应该处于中间。
二 冷热还要看学校,你考同济的数学和考北大的数学档次不一样,冷热也不一样,好学校热门,好学校的王牌专业也热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1-28 01:50
不是,理科专业研究的话将来发展方向偏向于理论研究,但是学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如果考研的话有很多老师喜欢学数学的人,如果就业最好学工科专业了
  • 2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1-28 01:10
不能算是,基础数学专业,没有就业前景。如果有数学基地班应该比应数好,师范类的应用数学专业出来就是数学老师。
  • 3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1-28 00:02
现在没什么热门冷门之分了 都差不多的 关键看自己
  • 4楼网友:拾荒鲤
  • 2021-01-27 22:34
每年七月都是数百万“准大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时至今日,考上大学已经不算特别稀罕的事儿了,考上好大学、学到好专业才是学生和家长们苦苦追求的。面对此情此景,已经在职场中打拼的你是否又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去?   作为过来人,或许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咨询你的意见,你或许也有很多话要对后辈们说。专业选好了,可以为一生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选错了,说不定比高考落榜还倒霉,因为你辛辛苦苦读四年的结果很可能是毕业即失业。   选专业太重要了,以至于数年之后,已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的你,仍然对当初的决定耿耿于怀。   调查:过半白领后悔   工作几年了,你对当年读大学时选择的专业满意吗?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的白领们会陷入沉思。调查显示,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根据某招聘网站推出的《华南区域网络求职大学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在毕业生中,40.3%的学生从事的行业没有做到专业对口,有59.7%的学生做到了专业对口。   专家建议:不宜轻言跳槽   在人力资源专家吴凡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了解,当初真正按自己兴趣报考专业的学生不足半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报考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只有42%;有26%是听从父母决定的;服从调剂分配的24%;根据学校老师意见报的有8%。   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比如目前许多大学生就业都选择了销售这一职位,不是他们都学销售或主动选择销售这一职业,而仅仅因为销售类职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越来越多的师生家长们在专业选择上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就业。   对此,吴凡表示,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对于那些后悔选错了专业的白领们,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或许是最好的出路。首先你必须弄明白是不是真的不喜欢目前的职业了。不要因为在目前的单位遇到些困难,就迁怒于当初的专业选择。其实无论在哪个行当干,都会遇到挫折,都有一个磨练的过程。即使你觉得入错了行,也不要轻易地跳槽。转行是个很劳民伤财的事情,即使觉得现在的行业没法做了,也要对新的行业进行认真评估,看看转行后是不是对你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利。   三十年   热门专业变迁史   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   全国高考从1978年开始恢复,那几年的热门专业是数学、物理和哲学。当时,报名者中多数是来自工厂和农村的往届生或自学者。对于他们来说,用粗糙的双手去紧握钢笔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知识匮乏的年代,大家能想到的学问都是一些传统的科目。   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过短暂的文史哲热,与文史哲热相对应的是读书热和诗歌热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法律成为了新的热门专业。此外,经济、电子、建筑等专业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吸引力倍增。可以说十年中,人们在专业选择上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变。   热门专业变化速度快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与国际化沾边的专业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乘着这股春风顺势而上,成为高分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依旧是报考的热门。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压力,热门专业的变化速度更快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部门的不平衡,当初的冷门专业可能变成热门,热门也可能因为行业发展缓慢成为冷门。经济、法律等原本都是传统的好专业,但学的人太多了,便成了鸡肋专业。   “沉闷”专业出优才   梁鸿 41岁 高科技公司总裁   梁鸿是1984年参加高考的。成绩出来,他考了全省第30名。那时候清华大学给该省分配了40个招生名额。梁鸿心里明白,上清华是没问题了,下来要做的就是选一个好专业。他上中学的时候,全国正在热播电影《庐山恋》,片中的那个男主角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于是他便在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了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寄来了,一切如他所愿。   在清华学工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压力自然也大。入学半年,梁鸿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学建筑对美术的要求比较高,而梁鸿之前没有什么美术基础,每当课堂上让绘图的时候他就感觉异常吃力。终于有一天,他撑不住了,找到辅导员要求换专业。辅导员语重心长地告诉梁鸿,建筑学是很不错的专业,根据以往的经验,转出去的学生几乎都会后悔。但那时的梁鸿年轻气盛,直接找到了系主任和学校招生办公室,最后学校安排他转入了应用数学系。   可当梁鸿看到应用数学系课程表的时候,他失望了,因为课程表上所列的课程几乎都是纯数学的,很难和计算机等学科联系起来。于是在转系的第二天,他找到应用数学系的辅导员,要求转回建筑系去。这一次辅导员很肯定地拒绝了梁鸿,理由是“清华不允许一个学生转两次系”。   如今,经过多年的打拼,梁鸿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其他清华校友比起来也算成功人士了。“我现在很感谢所学的专业,它训练了我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办事的条理。”梁鸿说。“还感谢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带给我的收获可能比所学的专业更重要。”   “光鲜”专业不一定好   刘娟 28岁 媒体从业者   工作五年了,刘娟一直对所从事的行业不甚满意。她会经常对朋友唠叨:女性从事媒体工作太辛苦。   刘娟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城市小居民,初中毕业,对于大学的专业没什么了解。当时唯一能给刘娟建议的是她的班主任。班主任当时告诉刘娟,她的分数很高,可以报考武汉大学的新闻专业。刘娟听了很兴奋,学新闻,做记者,这是一个既让人向往又有几分陌生的职业。   大学四年,刘娟的生活并不怎么忙碌。每当看到理工科的同学整天奔波于自习室和实验室之间,刘娟便感觉到作为文科生的幸福。新闻学在武汉大学是名牌专业,刘娟和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一直保持到她参加工作才渐渐消失。   毕业后刘娟来到一座沿海城市的电视台工作。单位的工作节奏很快,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呆了不到一年,刘娟就熬不住了。不规律的生活让她的身体变得很糟,脸上长满青春痘。不得已,她跳槽去了一家小媒体,那里的待遇不好,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而且依旧忙碌。后来,她又去了一家杂志社。杂志社的待遇虽然也一般,但比较稳定,节奏比较慢,刘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 5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27 22:20
不太热门吧,不过出来找工作好像很多方向都有点沾边,但是学起来比较辛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