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鱼塘养鱼缺氧啥预兆?怎样处理?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6 02:56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12-25 08:51
鱼塘养鱼缺氧啥预兆?怎样处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12-25 10:25
每当气压变化的时候(下雨前后)鱼塘里的鱼会集体浮出水面换气~同时也会有死鱼出现。
处理方法:1、减少鱼的密度,保持每立方不超过10~15尾。2、加增氧泵~每2~3亩水面一台。3、调整鱼的品种,适当增加底层鱼种~减少中上层鱼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12-25 12:38
鱼塘里的鱼会集体浮出水面换气~同时也会有死鱼出现。 处理方法:1、减少鱼的密度,保持每立方不超过10~15尾。2、加增氧泵~每2~3亩水面一台。3、调整鱼的品种,适当增加底层鱼种~减少中上层鱼种~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pond culture)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中国池塘养鱼现无论在总产量、养殖面积或集中连片鱼池(fish pond)平均单产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历史: 中国公元前11世纪殷末时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公元前5世纪的《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汉代养鲤已十分普遍。唐代由单养鲤发展成草鱼、青鱼、鲢、鳙等多种鱼类混养,是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突破。至宋代,各地从长江中张捕上述4种鱼苗进行饲养已相当发达,并已认识到这些鱼类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明代出现了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的萌芽,并对鱼池建造、放养的密度和鱼种搭配、投饵、施肥、鱼病治疗等均有较详细记载。明代中叶(15、16世纪)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在鱼塘堤上栽种桑树、果树等,将养鱼和养蚕、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经营。1949年以来,池塘养鱼逐步向养鱼发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发展。1958年后,中国研究成功鲢、鳙、草鱼、青鱼、鲮、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全人工繁殖技术,改变了长期依靠张捕天然鱼苗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先进养鱼经验的普及、主要鱼病的防治、配合饵料的研制和推广,也促进了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综合经营: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 2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12-25 11:43
养殖鱼类因池水缺氧而发生浮头或泛塘事故,在夏秋季屡见不鲜。引发的原因,除了因管理不善,池塘水质状况差等因素外,与不良的天气也有直接的关系。 引发鱼类浮头泛塘的不良天气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降水天气:白天日照强,但在傍晚前后突下雷阵雨,或是连日阴雨缺乏日照的天气;二是闷热天气:久打雷而不下雨,风力小,连日闷热气压低,以及久晴后转阴的天气;三是强风天气:白天天气晴朗气温高,刮南风,夜间转北风,气温迅速下降,这种天气在秋季较多见。 为防止鱼类浮头泛塘,生产上除了认真做好池塘水质调节管理等工作外,还要注意收看(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天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出现不良天气时,要加强夜间巡塘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 2.出现不良天气时要适当减少投饲量,并尽量在上午投饲,切忌喂夜食,以免加重鱼类缺氧浮头程度。 3.晴天午后有雷阵雨的天气和低气压闷热天气,要在中午开动增氧机搅水增氧,减少池水夜间耗氧因子。 4.若出现连日阴雨和夜间突刮西北风快速降温,池鱼有严重浮头隐患的时候,要在池鱼浮头前的半夜前后开机增氧或冲注含氧量高的新水,且开机一直到次日白天鱼不浮头为止。 5.没有增氧机设备,水源也不方便的池塘,要先准备足量的增氧剂,一旦池鱼浮头严重,就应立即施用,进行解救。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炎热的夏天、下暴雨前,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量也就减少,鱼易缺氧而死亡.故应该是:夏天温度升高,溶于水中的O2含量减小,气压减小,O2的溶解度减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