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8:05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4-03 11:20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1.解释加粗的词语。(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翻译句子。(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3.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5.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6.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0-05-13 16:45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0-02-26 12:59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