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央加措活佛经典语录,佛教徒能不能吃肉喝酒抽烟等问题解答·多识仁波切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6 13:32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4-25 19:24
苍央加措活佛经典语录,佛教徒能不能吃肉喝酒抽烟等问题解答·多识仁波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4-25 20:22
1.佛教徒能不能吃肉的问题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信仰是人类第三级精神需求。首先人活着才能谈信仰,因此,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饮食。
人类饮食结构是根据生产特点、生活条件和居住区域特点形成的。居住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以狩肉野果为食、兽皮树叶为衣;依江河湖海居住的人类,以捕鱼食鱼为生。以狩猎为生的古人类后代,依据生产和居住条件,形成以畜产肉食为主的草原牧民和山林猎人。江河流域,有农垦条件的地方,开垦农田,形成农民;缺乏农垦条件的地方,仍以捕鱼为生,形成渔民。农民吃粮食蔬菜,渔民吃鱼,牧民吃牛羊肉,猎人吃野味是生产条件形成的,无所谓先进落后。
佛教讲的是:方便说法,方便度化的大方便。大方便就是适应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任何人,即任何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化。
如行为方面的戒律制度也是因对象而异。沙弥、比丘有别,在家、出家不同,甚至男女也不同,南传、北传不同,显教、密教有别,在密宗内部下三部密和无上密也不同。
在家居士的五戒,有受一戒者,有受全戒者,有终身戒,有一日戒等。从戒禁中体现了佛法的大方便原则。在下三部密戒中除个别法中,明确规定禁食荤腥外,在各种戒律中都没有禁止食肉的戒条。佛在制律时大概考虑到佛教徒生活环境和乞食条件。如果对“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草原牧民、岛屿渔民、靠狩猎为生的山民,宣布“学佛者禁食肉,禁穿皮毛”,肯定没有人接受佛法。因为,这意味着改变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生存条件。如果这样做,有些地区,只适合放牧,不适合种地,他们靠什么生活呢?高寒地区不穿皮毛穿什么?律中允许高寒地区可衣皮毛。如绝对禁止杀牲,哪有皮衣可穿?渔民、猎人也一样,要务农无土地,要经商无行商条件,是否这些人无佛性,天生就不该闻法学佛呢?高寒牧区,人体所需热量很高,不吃肉靠什么补充所需热量?!
在米拉日巴传中有一条记载说:米拉日巴进山闭关之前,玛尔巴上师给了他三份密封信件,授意他在逢到疑难时,依次开启。米拉日巴因为靠吃野菜、荨麻修行,体质越来越差,身体瘦如干柴,吃野菜连皮肤都变绿了,却在修炼上功力不见增长。他便想起师父嘱托,打开第一封信。信中玛尔巴上师告诉他:“体弱修炼无上进时,要补充营养,吃酒肉”。于是米拉日巴便靠妹妹贝大共吉提供的酒肉,补充了营养,然后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修炼精气,体力消耗大,需要高蛋白的饮食,故无上密不但不禁酒肉,而且提倡食五肉,供酒肉。在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士中,鲁悟瓦是吃鱼肠者,夏瓦日是猎人等等,即是证明。
另外,对本尊、空行、护法可供酒肉。如果,对世俗的信徒,不考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身体条件(体内需要不需要胶原蛋白)而一律禁止肉食,从禁止杀牲的角度考虑也许是对的,从社会生产、生活来考虑是否合理呢?!
再从“比丘”的词义是“行善乞食者”之意来说,既然是托钵行乞,只能别人给啥你吃啥,哪能挑剔荤素?!所以律言:“随缘而食。”说“三净肉可食”。提婆达多(一直与佛陀做对的佛陀堂兄)提出素食,是反对佛律之行为。在汉传佛教中,有食肉禁,但非佛律,是国王(梁武帝)律。在中国,历来是王法大于佛法。
梁武帝,修寺斋僧无数,甚至,自己三次离朝出家,从表面上看是行大善皇帝也,但达摩祖师对他的评价是:“无功德”。我看这个评价是准确的。因为他执著于行善,缺乏无相智慧。
有人说“吃肉是缺乏慈悲心的表现,吃肉妨碍慈悲心的增长”等等。
佛教在青藏高原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藏族中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形成了与南传、汉传三足鼎立的佛教三大支系之一的藏传佛教,出了无数大德高僧、成就士,信徒遍及全球。难道说那些数以万计的“食肉穿皮”的高僧......余下全文>>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信仰是人类第三级精神需求。首先人活着才能谈信仰,因此,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饮食。
人类饮食结构是根据生产特点、生活条件和居住区域特点形成的。居住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以狩肉野果为食、兽皮树叶为衣;依江河湖海居住的人类,以捕鱼食鱼为生。以狩猎为生的古人类后代,依据生产和居住条件,形成以畜产肉食为主的草原牧民和山林猎人。江河流域,有农垦条件的地方,开垦农田,形成农民;缺乏农垦条件的地方,仍以捕鱼为生,形成渔民。农民吃粮食蔬菜,渔民吃鱼,牧民吃牛羊肉,猎人吃野味是生产条件形成的,无所谓先进落后。
佛教讲的是:方便说法,方便度化的大方便。大方便就是适应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任何人,即任何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化。
如行为方面的戒律制度也是因对象而异。沙弥、比丘有别,在家、出家不同,甚至男女也不同,南传、北传不同,显教、密教有别,在密宗内部下三部密和无上密也不同。
在家居士的五戒,有受一戒者,有受全戒者,有终身戒,有一日戒等。从戒禁中体现了佛法的大方便原则。在下三部密戒中除个别法中,明确规定禁食荤腥外,在各种戒律中都没有禁止食肉的戒条。佛在制律时大概考虑到佛教徒生活环境和乞食条件。如果对“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草原牧民、岛屿渔民、靠狩猎为生的山民,宣布“学佛者禁食肉,禁穿皮毛”,肯定没有人接受佛法。因为,这意味着改变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生存条件。如果这样做,有些地区,只适合放牧,不适合种地,他们靠什么生活呢?高寒地区不穿皮毛穿什么?律中允许高寒地区可衣皮毛。如绝对禁止杀牲,哪有皮衣可穿?渔民、猎人也一样,要务农无土地,要经商无行商条件,是否这些人无佛性,天生就不该闻法学佛呢?高寒牧区,人体所需热量很高,不吃肉靠什么补充所需热量?!
在米拉日巴传中有一条记载说:米拉日巴进山闭关之前,玛尔巴上师给了他三份密封信件,授意他在逢到疑难时,依次开启。米拉日巴因为靠吃野菜、荨麻修行,体质越来越差,身体瘦如干柴,吃野菜连皮肤都变绿了,却在修炼上功力不见增长。他便想起师父嘱托,打开第一封信。信中玛尔巴上师告诉他:“体弱修炼无上进时,要补充营养,吃酒肉”。于是米拉日巴便靠妹妹贝大共吉提供的酒肉,补充了营养,然后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修炼精气,体力消耗大,需要高蛋白的饮食,故无上密不但不禁酒肉,而且提倡食五肉,供酒肉。在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士中,鲁悟瓦是吃鱼肠者,夏瓦日是猎人等等,即是证明。
另外,对本尊、空行、护法可供酒肉。如果,对世俗的信徒,不考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身体条件(体内需要不需要胶原蛋白)而一律禁止肉食,从禁止杀牲的角度考虑也许是对的,从社会生产、生活来考虑是否合理呢?!
再从“比丘”的词义是“行善乞食者”之意来说,既然是托钵行乞,只能别人给啥你吃啥,哪能挑剔荤素?!所以律言:“随缘而食。”说“三净肉可食”。提婆达多(一直与佛陀做对的佛陀堂兄)提出素食,是反对佛律之行为。在汉传佛教中,有食肉禁,但非佛律,是国王(梁武帝)律。在中国,历来是王法大于佛法。
梁武帝,修寺斋僧无数,甚至,自己三次离朝出家,从表面上看是行大善皇帝也,但达摩祖师对他的评价是:“无功德”。我看这个评价是准确的。因为他执著于行善,缺乏无相智慧。
有人说“吃肉是缺乏慈悲心的表现,吃肉妨碍慈悲心的增长”等等。
佛教在青藏高原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藏族中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形成了与南传、汉传三足鼎立的佛教三大支系之一的藏传佛教,出了无数大德高僧、成就士,信徒遍及全球。难道说那些数以万计的“食肉穿皮”的高僧......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