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韩奕》中“奕奕梁山,......”梁山具体位置在哪?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2 19:53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11-22 01:01
《诗经·大雅·韩奕》中“奕奕梁山,......”梁山具体位置在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11-22 01:40
诗经译注》注释: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国所并。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的考证)。” 于是上网找到这篇地名考辨(刘石《有有高楼续稿》,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首先将其观点略作陈述: “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郑玄《十三经注疏》 “韩城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唐李泰《括地志》 “梁山,韩之镇也,今在同州韩城县。”——朱熹《诗集传》 作者认为,以上解释均错。因为同州即冯翊治所,今陕西大荔县。而《大雅》中“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明确说韩国的建设,是在燕国帮助下完成的。似乎无任何理由说明,燕国会越过晋国去帮助秦晋边界上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韩城修建城池。所以作者又说郑玄似乎也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性,故而训“燕”为“安”,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古平安时,众民众之所筑完。”如此郑玄作了曲解。 那么他先提出周有二韩:“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接着用清人陈奂的解释说明韩国应在冀州:“武王克商,举姬姓之国四十人,则姬姓之韩当受封于武王之世,其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韩万。……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貉北国。载诸诗篇,章章可考。”如此,得出结论,郑玄错把姬姓之韩(今韩城)当成武穆之韩(古河北韩国),并且从诗中举出三个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燕师所完”。燕国帮韩筑城,因为蹶父为周宣王时的卿士,他要把女儿嫁给韩侯为妻。韩姞姓姞,南宋罗苹说过“北燕伯云亦结姞姓。”二“因时百蛮”。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蛮服。(《十三经注疏》本)古里短于今里,折合推算,蛮服距王畿当和燕与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距离相吻合。就是说,百蛮在燕一带。三:“其追其貊”。追、貊,都是北方戎狄国名。 看似合乎逻辑,可是他在这篇考证中,接下来对《大雅·韩奕》中的地名“梁山”却认为是今韩城梁山,“屠”为今西安杜陵一带没有争议,同州、颌阳为今大荔、合阳也没争议。 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下面略谈我的观点。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这是地理环境。梁山在韩城市东南,大禹治水在此。(甸,治理。)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从镐京出城,途经杜地,就是从西安的东南方向出城,这是去西安北方古今必走路线。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诗经译注》解释:“汾王即厉王。厉王被国人干赶跑,流亡与彘,彘地在汾水旁,所以时人称他为汾王。”百度“彘”,在今山西霍县,而霍县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韩城西隔黄河与临汾相望。 “百蛮”。根据上面推算,百蛮之地距王城四千里,《春秋·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假如三步为一米,那就是40万米,即大约400公里。现在高速250公里,不知道古代路程??? “燕”。《诗经译注》对燕的解释:“周有二燕,一为南燕,在今河南汲县,国君姓姞,传说为黄帝之后。一为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召公始封于此。这里指北燕。”如果韩侯的妻子姓姞(上文有证),那不正是河南的燕国吗?而河南的燕......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11-22 03:48
这个早就有了考证,指的是陕西合阳的梁山,它是关中进入陕北的第一山。
- 2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1-22 02:40
《诗经译注》注释: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国所并。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的考证)。”
于是上网找到这篇地名考辨(刘石《有有高楼续稿》,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首先将其观点略作陈述:
“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郑玄《十三经注疏》
“韩城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唐李泰《括地志》
“梁山,韩之镇也,今在同州韩城县。”——朱熹《诗集传》
作者认为,以上解释均错。因为同州即冯翊治所,今陕西大荔县。而《大雅》中“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明确说韩国的建设,是在燕国帮助下完成的。似乎无任何理由说明,燕国会越过晋国去帮助秦晋边界上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韩城修建城池。所以作者又说郑玄似乎也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性,故而训“燕”为“安”,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古平安时,众民众之所筑完。”如此郑玄作了曲解。
那么他先提出周有二韩:“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接着用清人陈奂的解释说明韩国应在冀州:“武王克商,举姬姓之国四十人,则姬姓之韩当受封于武王之世,其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韩万。……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貉北国。载诸诗篇,章章可考。”如此,得出结论,郑玄错把姬姓之韩(今韩城)当成武穆之韩(古河北韩国),并且从诗中举出三个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燕师所完”。燕国帮韩筑城,因为蹶父为周宣王时的卿士,他要把女儿嫁给韩侯为妻。韩姞姓姞,南宋罗苹说过“北燕伯云亦结姞姓。”二“因时百蛮”。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蛮服。(《十三经注疏》本)古里短于今里,折合推算,蛮服距王畿当和燕与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距离相吻合。就是说,百蛮在燕一带。三:“其追其貊”。追、貊,都是北方戎狄国名。
看似合乎逻辑,可是他在这篇考证中,接下来对《大雅·韩奕》中的地名“梁山”却认为是今韩城梁山,“屠”为今西安杜陵一带没有争议,同州、颌阳为今大荔、合阳也没争议。
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下面略谈我的观点。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这是地理环境。梁山在韩城市东南,大禹治水在此。(甸,治理。)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从镐京出城,途经杜地,就是从西安的东南方向出城,这是去西安北方古今必走路线。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诗经译注》解释:“汾王即厉王。厉王被国人干赶跑,流亡与彘,彘地在汾水旁,所以时人称他为汾王。”百度“彘”,在今山西霍县,而霍县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韩城西隔黄河与临汾相望。
“百蛮”。根据上面推算,百蛮之地距王城四千里,《春秋·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假如三步为一米,那就是40万米,即大约400公里。现在高速250公里,不知道古代路程???
“燕”。《诗经译注》对燕的解释:“周有二燕,一为南燕,在今河南汲县,国君姓姞,传说为黄帝之后。一为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召公始封于此。这里指北燕。”如果韩侯的妻子姓姞(上文有证),那不正是河南的燕国吗?而河南的燕国帮助韩城建城,这不是很近吗?
再来看汲县:1888年改名卫辉,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如果这样的话,燕国为南燕、韩国为南韩,不是没有可能了。
只是原来的说法漏洞太大,假定燕为北燕,在姓氏上又有冲突。实在没有说服力。另外从感情上讲,我希望是自己家乡。所以太希望有更多切实的证据来说明了!
附:《诗经·大雅·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干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国所并。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的考证)。”
于是上网找到这篇地名考辨(刘石《有有高楼续稿》,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首先将其观点略作陈述:
“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郑玄《十三经注疏》
“韩城在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古韩国也。”——唐李泰《括地志》
“梁山,韩之镇也,今在同州韩城县。”——朱熹《诗集传》
作者认为,以上解释均错。因为同州即冯翊治所,今陕西大荔县。而《大雅》中“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明确说韩国的建设,是在燕国帮助下完成的。似乎无任何理由说明,燕国会越过晋国去帮助秦晋边界上的一个小小的地方韩城修建城池。所以作者又说郑玄似乎也认识到这种不可能性,故而训“燕”为“安”,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古平安时,众民众之所筑完。”如此郑玄作了曲解。
那么他先提出周有二韩:“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接着用清人陈奂的解释说明韩国应在冀州:“武王克商,举姬姓之国四十人,则姬姓之韩当受封于武王之世,其后为晋所灭,以赐大夫韩万。……武穆之韩封自成王之世,至西周之季尚存,其国在《禹贡》冀州之北,故得总领追、貉北国。载诸诗篇,章章可考。”如此,得出结论,郑玄错把姬姓之韩(今韩城)当成武穆之韩(古河北韩国),并且从诗中举出三个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燕师所完”。燕国帮韩筑城,因为蹶父为周宣王时的卿士,他要把女儿嫁给韩侯为妻。韩姞姓姞,南宋罗苹说过“北燕伯云亦结姞姓。”二“因时百蛮”。按《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日蛮服。(《十三经注疏》本)古里短于今里,折合推算,蛮服距王畿当和燕与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距离相吻合。就是说,百蛮在燕一带。三:“其追其貊”。追、貊,都是北方戎狄国名。
看似合乎逻辑,可是他在这篇考证中,接下来对《大雅·韩奕》中的地名“梁山”却认为是今韩城梁山,“屠”为今西安杜陵一带没有争议,同州、颌阳为今大荔、合阳也没争议。
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下面略谈我的观点。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这是地理环境。梁山在韩城市东南,大禹治水在此。(甸,治理。)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从镐京出城,途经杜地,就是从西安的东南方向出城,这是去西安北方古今必走路线。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诗经译注》解释:“汾王即厉王。厉王被国人干赶跑,流亡与彘,彘地在汾水旁,所以时人称他为汾王。”百度“彘”,在今山西霍县,而霍县地处临汾、晋中盆地交界。韩城西隔黄河与临汾相望。
“百蛮”。根据上面推算,百蛮之地距王城四千里,《春秋·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假如三步为一米,那就是40万米,即大约400公里。现在高速250公里,不知道古代路程???
“燕”。《诗经译注》对燕的解释:“周有二燕,一为南燕,在今河南汲县,国君姓姞,传说为黄帝之后。一为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召公始封于此。这里指北燕。”如果韩侯的妻子姓姞(上文有证),那不正是河南的燕国吗?而河南的燕国帮助韩城建城,这不是很近吗?
再来看汲县:1888年改名卫辉,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如果这样的话,燕国为南燕、韩国为南韩,不是没有可能了。
只是原来的说法漏洞太大,假定燕为北燕,在姓氏上又有冲突。实在没有说服力。另外从感情上讲,我希望是自己家乡。所以太希望有更多切实的证据来说明了!
附:《诗经·大雅·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干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