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的杭州西湖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3:14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4-04 15:23
放鹤亭的杭州西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4-04 16:47
放鹤亭位于孤山—东北麓,是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诗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也不出仕,平时除了作诗绘画外,喜欢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他死后便葬在孤山北麓。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悲鸣而死,人们将它葬于墓侧,取名鹤冢。
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有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有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而林则徐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心不胜揣摩。
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一块,面朝东北,长方形,通高2.4米,宽2.94米,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西湖。碑文取自南北朝鲍照作的《舞鹤赋》,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迹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至此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迹所书,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似见风流皇帝的神采。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
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放鹤亭一带是西湖孤山赏梅胜地,左右已广植腊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桥堍。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王思任《孤山》) 。沿“绿云径”石阶而下,一条花岗石板铺就的小路,夹路相映的梅树林,把人引向山麓的放鹤亭。
林和靖少时父母早亡,但他勤奋好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且擅书画,工诗词。他曾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决意归隐孤山,结茅为室,编竹为篱,植树种花。日以赋诗作书、种梅养鹤为乐。终生不娶也不出仕。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活着时名气很大,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还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问;死后,宋仁宗赵祯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林和靖隐居孤山,足迹不入城市者30余年,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甘心淡泊,把个隐士做得地地道道,竟也名垂青史。
林逋隐居孤山,常畜双鹤,豢之樊中。林逋常常泛舟西湖赏悦山水,每当有客来访,童子便开樊放鹤,白鹤纵入云霄,在湖上起舞盘旋,林逋见了必棹艇遄归,似乎那时就有了现代的传呼机。他在孤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余株梅树,不惟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酝成一片香雪海,而且一日取一树之值为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林逋在孤山上的生活,自诩“梅妻鹤子”,雅致得引人遐思。陈鹤在《题孤山林隐君祠》诗中吐露了艳羡的心情:“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王稚登则在《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中大加赞赏:“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林逋爱梅,也是赏梅的高手,每当梅花将开之时,便经月不出门,惟以诗酒盘桓其间,浅盏微吟自成千古绝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用纤巧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幽静淡远的意境,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脍炙人口,传诵千古。林处士虽然一生未娶,却也深黯儿女情长,一阙《相思令》令人回肠百转——“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生”,情真意切,不亚于柳永的《雨霖铃》,实在也是一个痴情的情种。
古人有诗:“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山麓多梅,据说始于林逋。山坡平缓,绿茵如锦,成片的中山纪念林北向逶迤,林下的堤岸浸润在里西湖的一泓碧波里。远处水明如镜,塔影摇曳在粼粼波光中,近则风荷猎猎,萏菡竞艳,小船游移,风过处传来阵阵清歌。 千年岁月,孤山的名人遗迹越来越多。已成为西湖游客必到的胜地,虽然人们已不再著意于赏梅观鹤,但却都要到放鹤亭来看看风景,看看这位首先开发了孤山的一代名士。
.
.
放鹤亭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有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有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 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而林则徐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心不胜揣摩。
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一块,面朝东北,长方形,通高2.4米,宽2.94米,上有巨樟覆盖,其前构筑石栏,面临西湖。碑文取自南北朝鲍照作的《舞鹤赋》,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迹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至此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迹所书,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似见风流皇帝的神采。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
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放鹤亭一带是西湖孤山赏梅胜地,左右已广植腊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桥堍。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 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 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王思任《孤山》) 。沿“绿云径”石阶而下,一条花岗石板铺就的小路,夹路相映的梅树林,把人引向山麓的放鹤亭。
林和靖少时父母早亡,但他勤奋好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且擅书画,工诗词。他曾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决意归隐孤山,结茅为室,编竹为篱,植树种花。日以赋诗作书、种梅养鹤为乐。终生不娶也不出仕。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活着时名气很大,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还明令地方官吏定期慰问;死后,宋仁宗赵祯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林和靖隐居孤山,足迹不入城市者30余年,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甘心淡泊,把个隐士做得地地道道,竟也名垂青史。
林逋隐居孤山,常畜双鹤,豢之樊中。林逋常常泛舟西湖赏悦山水,每当有客来访,童子便开樊放鹤,白鹤纵入云霄,在湖上起舞盘旋,林逋见了必棹艇遄归,似乎那时就有了现代的传呼机。他在孤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余株梅树,不惟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酝成一片香雪海,而且一日取一树之值为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林逋在孤山上的生活,自诩“梅妻鹤子”,雅致得引人遐思。陈鹤在《题孤山林隐君祠》诗中吐露了艳羡的心情:“ 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王稚登则在《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中大加赞赏:“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林逋爱梅,也是赏梅的高手,每当梅花将开之时,便经月不出门,惟以诗酒盘桓其间,浅盏微吟自成千古绝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用纤巧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幽静淡远的意境,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脍炙人口,传诵千古。林处士虽然一生未娶,却也深黯儿女情长,一阙《相思令》令人回肠百转——“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生”,情真意切,不亚于柳永的《雨霖铃》,实在也是一个痴情的情种。
古人有诗:“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山麓多梅,据说始于林逋。山坡平缓,绿茵如锦,成片的中山纪念林北向逶迤,林下的堤岸浸润在里西湖的一泓碧波里。远处水明如镜,塔影摇曳在粼粼波光中,近则风荷猎猎,萏菡竞艳,小船游移,风过处传来阵阵清歌。 千年岁月,孤山的名人遗迹越来越多。已成为西湖游客必到的胜地,虽然人们已不再著意于赏梅观鹤,但却都要到放鹤亭来看看风景,看看这位首先开发了孤山的一代名士。
.
.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