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17:22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1-23 11:19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23 11:45
一、农业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即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
(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
①早期/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基本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自耕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
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
③耕作技术的成熟:春秋至秦汉:两年三熟,代田法,区田法——魏晋:《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书,绿肥和轮作早欧洲1000多年——宋元: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南宋江浙为经济重心——明清: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4)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后瓦解。②实质:名义上国有,实为贵族所有。③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战争使劳动力减少;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④瓦解的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3)封建社会:①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将公田转为私田、赏赐、买卖等)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
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B.北魏至中唐:均田制。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足够多的土地。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4)土地经营方式:
①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至明清一直占主导。
▲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
▲特点: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
▲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抵抗灾害能力弱;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阻碍近代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②田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为典型。
③租佃制经营:战国产生,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时期普及全国,占主导。▲租佃式经营普及的意义: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减弱,农民有选择雇主和支配产品的自主权,甚至与市场发生联系,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
3.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6)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
(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二、手工业
1、手工业发展概况
▲冶金业
(1)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商周时期是其繁荣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冶铁业(春秋时期铁器时代到来):①冶铁技术的进步:春秋:生铁、块炼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16世纪前领先世界)——南北朝:灌钢法(古代最先进)。②燃料: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明代流行)。
▲纺织业
(1)丝织业:上古时代发明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后工艺发展——汉代由于丝绸之路远销欧洲,获“丝国”之称——唐:缂丝技艺——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棉纺织业:宋代:出现——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陶瓷业
(1)制陶:新石器时代出现,唐代的唐三彩享誉中外。
(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制瓷业成为独立工业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瓷器成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景德镇成为瓷都——元:进入彩瓷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历史悠久,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2)地域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欧亚非。
(3)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特点:规模大、分工细、组织严密、管理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代表手工业最高成就;产品不流通,对工匠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激化矛盾。
▲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在市场流通。
(4)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
(5)随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三、商业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1)原始末期:偶尔以物易物。
(2)商朝: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商人”由来)。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活动为官府所控制。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构成中国古代商业的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各国铸造货币,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城市繁荣,出现大都会(临溜,邯郸)。
(5)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商业发展。
(6)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中外贸易发达;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出现专供贸易的“市”,官府有专职官员管理。
(7)隋唐:商业蓬勃发展,南北经济交往和对外贸易发达。①原因: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政府重视,政策开明。②表现:a.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b.市场发展:市坊分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c.金融货币: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d.对外贸易: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市舶使专管外贸。
(8)宋元时期:进入新的高峰期。①宋代表现:a.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早市和草市;集镇兴盛,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益州)。c.交换品种速增,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d.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e.重视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②元代表现:a.纸币广泛流通。b.漕运、海运发达,遍设驿站。c.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9)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表现:①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也成为商品。④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⑤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与农业、手工业相辅相成,各期发展不平衡。
(2)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乡村中有草市,且有夜市和晓市等。
(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商人群体活跃,形成地域性商帮。
(5)商业领域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产生的基本条件: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出现雇佣关系。
(2)产生概况:①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纺织部门。②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发展非常缓慢;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就全国而言,不占主导地位;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具体表现: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束缚了萌芽的发展;“禁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妨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
③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重利轻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田置地而很少投资扩大再生产。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失去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
(5)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趋势,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保证国家赋税与徭役来源。
(3)演变过程:
①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汉代:进一步加强。③中唐至宋元: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4)评价: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经济基础。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明清时期严格限制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直接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交流。
(3)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朝:禁海、迁界;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如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①积极:曾起过一定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②消极作用为主: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即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
(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其中:
①早期/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基本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自耕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
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
③耕作技术的成熟:春秋至秦汉:两年三熟,代田法,区田法——魏晋:《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书,绿肥和轮作早欧洲1000多年——宋元: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南宋江浙为经济重心——明清: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4)经济重心南移: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后瓦解。②实质:名义上国有,实为贵族所有。③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战争使劳动力减少;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④瓦解的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3)封建社会:①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将公田转为私田、赏赐、买卖等)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②封建土地国有制:
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B.北魏至中唐:均田制。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足够多的土地。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4)土地经营方式:
①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至明清一直占主导。
▲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
▲特点: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
▲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抵抗灾害能力弱;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阻碍近代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②田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为典型。
③租佃制经营:战国产生,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时期普及全国,占主导。▲租佃式经营普及的意义: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减弱,农民有选择雇主和支配产品的自主权,甚至与市场发生联系,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
3.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6)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
(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二、手工业
1、手工业发展概况
▲冶金业
(1)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商周时期是其繁荣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冶铁业(春秋时期铁器时代到来):①冶铁技术的进步:春秋:生铁、块炼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16世纪前领先世界)——南北朝:灌钢法(古代最先进)。②燃料: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明代流行)。
▲纺织业
(1)丝织业:上古时代发明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后工艺发展——汉代由于丝绸之路远销欧洲,获“丝国”之称——唐:缂丝技艺——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棉纺织业:宋代:出现——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陶瓷业
(1)制陶:新石器时代出现,唐代的唐三彩享誉中外。
(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制瓷业成为独立工业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瓷器成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宋: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景德镇成为瓷都——元:进入彩瓷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历史悠久,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2)地域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欧亚非。
(3)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特点:规模大、分工细、组织严密、管理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代表手工业最高成就;产品不流通,对工匠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激化矛盾。
▲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在市场流通。
(4)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
(5)随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三、商业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1)原始末期:偶尔以物易物。
(2)商朝: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商人”由来)。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活动为官府所控制。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构成中国古代商业的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各国铸造货币,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城市繁荣,出现大都会(临溜,邯郸)。
(5)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商业发展。
(6)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中外贸易发达;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出现专供贸易的“市”,官府有专职官员管理。
(7)隋唐:商业蓬勃发展,南北经济交往和对外贸易发达。①原因: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政府重视,政策开明。②表现:a.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b.市场发展:市坊分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c.金融货币: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d.对外贸易: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市舶使专管外贸。
(8)宋元时期:进入新的高峰期。①宋代表现:a.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早市和草市;集镇兴盛,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益州)。c.交换品种速增,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d.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e.重视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②元代表现:a.纸币广泛流通。b.漕运、海运发达,遍设驿站。c.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9)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表现:①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也成为商品。④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⑤形成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与农业、手工业相辅相成,各期发展不平衡。
(2)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乡村中有草市,且有夜市和晓市等。
(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商人群体活跃,形成地域性商帮。
(5)商业领域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产生的基本条件: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出现雇佣关系。
(2)产生概况:①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纺织部门。②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主要特征:微弱、稀疏,发展非常缓慢;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发展水平低,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就全国而言,不占主导地位;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妨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具体表现:封建政府重农抑商,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束缚了萌芽的发展;“禁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妨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
③思想上:长期以来重农抑商、重利轻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地主、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田置地而很少投资扩大再生产。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失去海外市场和先进技术。
(5)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趋势,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工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保证国家赋税与徭役来源。
(3)演变过程:
①战国:商鞅变法首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汉代:进一步加强。③中唐至宋元: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4)评价: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经济基础。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明清时期严格限制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直接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交流。
(3)表现: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清朝:禁海、迁界;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如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评价:①积极:曾起过一定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②消极作用为主: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1-23 14:45
现在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1-23 13:57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 3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1-23 13:29
基本结构: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
特点:农业为主,家庭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 4楼网友:毛毛
- 2021-01-23 12:04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