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韩林儿为何称“小明王”,而不是“大明王”或者“明王”?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4 20:32
  • 提问者网友:练爱
  • 2021-03-04 02:23
韩林儿为何称“小明王”,而不是“大明王”或者“明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04 04:03
因为其父韩山童自称“明王”,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随后不幸被俘,被杀害。之后,其下属拥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继续其父未竟事业。
韩林儿人物简介:
卒于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
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途径瓜洲时,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但此事是否为朱元璋所策划,至今仍未有确切的定论。



扩展资料
韩林儿历史评价:(明·李文凤)

秦氏暴虐,陈胜、吴广斩竿揭木以为天下先。虽寻就覆亡,后之议者犹曰秦民之汤、武也。胡元非我族类,重以庚申不君,民不聊生。
韩氏父子、君臣起义,号召天下,天下云合响应。群雄并争,不谋而同。然当是时,据河南,荡山东,躏赵、魏,跞上都,入辽东,略关西,下江南,大抵尽宋之将帅,不谓之中国之汤、武不可也。
天命有德,真人龙兴,定鼎建业,处汉、吴二强寇之间,东西扫荡,从容指挥。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
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草泽崛起,不无凭依鬼怪与夫暴戾纠纷之气象。然建国十有余年,其间所以能自立,要必有可纪者,惜载籍泯泯,莫究万一。得则为王,失则为虏。悲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3-04 07:53
实际上小明王的父亲韩山童被称为老明王,你说他儿子还敢叫大明王吗? 下面来自网络 小明王是韩林儿,他的父亲是元朝末年白莲教的,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正因为有着封建鬼神思想以及皇室正统思想的影响,他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 2楼网友:千夜
  • 2021-03-04 06:37
明王 是佛家的称呼,佛的凶恶的一面,或者是严厉的一面,被称为“忿化身”也就是另外一个性格的佛。 至于你说的大小明王的事情,那我想问下,为什么孙策被称为小霸王,而不是大霸王? 还有,韩林儿的父亲被杀之后,他跟随母亲被刘福通等人接回来,本来就处于人家的屋檐之下,哪来的胆子敢称“大明王”
  • 3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04 05:30
韩林儿有“小明王”之称,他和父亲韩山童都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韩山童活着的时候“必以明王或大明王自称”,所以他儿子才不能僭越。因此所谓“大小明王出世”,实际就是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二人。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韩林儿应朱元璋之请南下,途中舟覆而死。在《明史》中多处有相关记载,如《明史·韩林儿传》说:“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 朱元璋出自郭子兴麾下,自属红巾一系,名义上确算韩林儿部下。 扩展资料: 韩林儿,有人说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莲教烧香惑众,被流放到永年。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 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拆除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在亳州修建宫阙。尊奉杨氏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韩林儿 参考资料来源:明王 (中国古代王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