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考需要回到户口所在地吗?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1:29
  • 提问者网友:
  • 2021-04-02 08:33
中考需要回到户口所在地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4-02 08:49
一般来说中考都是要求在户口及学籍所在地参加中考的。
如果在其他地区参加中考,那么就要符合当地参加中考的条件才行。你可以到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咨询一下具体的要求。


扩展资料:

报名事项
各地中考报名时间不同。不少地方中考1月开始报名。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网报名。下以成都为例。
应届生报名应届在校初中毕业生由学校组织报名,考生须向学校交验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由学校进行报名资格审查。学校负责组织、培训、指导考生进行网上报名。
往届生报名正住户口在成都市的往届生,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学历证明到户口所在的区(县、县级市)招办办理报名手续,也可随就读学校报名。报名时,须提供由原毕业学校及其所在的区(县、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签章的生物、地理会考原始成绩及等级(A、B、C、D),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计入升学成绩。
借考生报名正住户口不在成都市但在成都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原则上应回原籍报名参加中考。如果因特殊困难无法回原籍参加中考的,须填写《成都市2012年中考借考申请表》,由考生、家长签字,经就读学校审批、同意后,在就读的初中学校所在地借考,随就读学校参加报名。
特别提醒:借考生在成都市参加中考的考试成绩,供考生户口所在地教育部门参考。若需在成都市升学,在填报升学志愿时,只能填报普通高中的调招计划以及民办普通高中、中职类学校计划,不能填报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同时,根据四川省招考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川招考委[2009]6号)的精神,2012年起,考生参加普通高考,一律在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县级市)招办报名参加考试,不得跨区(县、县级市)报名参加考试。
回城生报名在外地读书返回正住户口所在地报考的考生,须由就读学校开具学籍证明,同时提供生物、地理会考原始成绩及等级(A、B、C、D)、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会考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就读学校所在的区(县、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签章后,可记入升学成绩。报名时,凭户口簿、学籍证明、生物和地理两科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到户口所在的区(县、县级市)招办办理报名手续。
报名后,体育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以及政治、历史毕业会考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
特别提醒:户口在成都市其他区(县、县级市),但在主城区学校(含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若申请在主城区借考,只能作为主城区的借考生参加中考、升学,只能填报主城区普通高中的调招计划以及民办普通高中、中职类学校计划,不能填报主城区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和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等学校面向其他区(县、县级市)的招生计划。
户口在主城区,但在其他区(县、县级市)中学(含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如果放弃回户口所在区(县、县级市)报名而随就读学校在当地报名的,其今后的考试、录取只能在当地进行,不能参与在主城区的考试和录取。主城区户口的学生只有回主城区报考,才能参加主城区学校的录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4-02 13:40
现在不需要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4-02 12:05
嗯,如果你还想继续完成学业的话,就得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的要在户口所在地还要在户口所在地建三年学籍才行,追问我是要中考追答中考不要追问谢谢追答我女儿就是,在这完成中学学业,高中报名时老师说的不能参加高考,追问那现在呢?我是在外地上学户口不在这里学籍在这里追答你的情况跟我女儿一样的,建议你最好转学回你户籍地中考打电话回老家,那边学校说没在老家参加中考,我女儿现上职中
  • 3楼网友:野慌
  • 2021-04-02 10:45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制度是不同的,有些省只要是省内的户口都可以在任意市参加中考,有些省规定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中考,有些省只要在本市读初中就可以直接参加中考,这个最好到当地的教育局去问问,不要轻易下结论。
  中考即“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是选拔考试,但又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要考虑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但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中考,即“中招考试”,全称为“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前一般都有3次或4次模拟考试。中考由省级考试院(考试局)、市级教科院(教科所)或者区级教研室命题。
  • 4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4-02 09:29
转学
  第八条 转出:户口迁出本市或迁至本市其他区市县(市内四区之间除外)、因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需在本市外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可办理转出学籍手续。
  办理程序为:持户口迁移材料或父母工作调动证明等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持学校出具的转学证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转入:凡户口经由外省市迁入本市或在本市范围内迁至其他区市县(市内四区之间除外)、不在本市就读但户口在本市或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享受本市市民待遇的已经获得了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均可转入本市普通高中就读。
  办理程序为:持转学证(由区、市、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签字盖章)、户籍证、中考档案(须有区、市、县以上招生部门及普通高中的录取证明)高中学生档案(学籍卡、学生登记表、会考成绩证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到相应学校。
  外省市的省级重点高中学生转学,申请入本市省级重点(示范性)高中的,原则上安排到相应的重点(示范性)高中学习,因特殊情况不能安排的,可根据学生户口所在地就近安排到一般高中。
  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由本市普通高中转往外省市就读又转回本市就读时须转入原转出学校。
  学校不得无故拒收正常转入的学生,也不得接受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就读。
  第十条 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之间不允许转学。一般高中的学生不得转入重点高中,综合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学生不得转入公办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第十一条 市内四区各学校之间、区市县内各学校之间原则上不允许转学。因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民办高中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学的,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经转出和接收双方学校同意,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在民办高中范围内转学。
  第十二条 从国外转回来的中国籍学生,由市教育局对其在国外的高中入学手续、在国外学习期间的成绩和转入手续进行审定后,安排到相应学校就读。
  外籍学生转入普通高中就读,按相关规定安排就读。
  第十三条 除转回外省市户籍所在地外,毕业年级的学生和正在接受处分期间的学生不予转学。
第一,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避免户籍制度“画地为牢”。按照高考方面的规定对任何地区均无例外:必须回户籍所在地报考。但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全国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实际上,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教育问题不解决,不让孩子们享受到平等教育,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重学籍淡户籍,可以加强学籍管理,放宽户籍限制。具体讲就是,非户籍地考生要在暂住地参加高考,必须在暂住地参加中考、取得高中学籍,并在该地读满三年高中。
  其次,高考改革应该全国同步。各省的调整幅度视情况可大可小,但是教材、难易程度偏差不能太大,要相对协调统一。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政策上全国统一,但在内容上却又实行各地区分别命题的模式,使得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更加突出。虽说国家有统一的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但由于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各地在使用的教材、规定的高考科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学也根据各自的标准各有偏重。这样一来,一个在江苏读书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安徽参加高考。从高考的角度看,户口的限制和高考壁垒的存在,使得这种“考”、“教”不一致的教育对于流动学生群体而言,失去了教育本身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不能为了“惩罚”“高考移民”,就制造出新的“高考移民”。近年来,“高考移民”问题引起了各省区的高度重视,各地高考都在不断改革,高中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可是众所周知,“高考移民”问题毕竟是少数。而由于打击“高考移民”,导致大批农民工子弟返乡高考,造成了大量新的“高考移民”,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