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辐射温度计的原理是温度升高时辐射如何变化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1 08:09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10-10 17:58
红外辐射温度计的原理是温度升高时辐射如何变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0-10 18:04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计 (1) 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3) 量程: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 分度值:一个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 最基本注意点: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的高低: (1) 摄氏温度:符号为t,单位符号℃,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 (2)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管,水银收缩时,缩口水银首先自动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故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应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待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提醒: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水结成冰属于凝固。 提醒: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有固态变成液态;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2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 C ) A海波、石英、玻璃 B食盐、萘、沥青 C海波、冰、水晶 D松香、玻璃、沥青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 晶体熔化特性:熔化过程吸热,温度(熔点)不变。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从外界吸热。 (2) 非晶体熔化特性: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3) 晶体凝固特性:凝固过程放热,温度(凝固点)保持不变。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不断向外界放热。 (4) 非晶体凝固特性: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现象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如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了一会变干了;湿衣服经过太阳的照射变干了等。 (2)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如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烧开水时常看见的“白气”等。 2沸腾现象 (1)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 沸腾的条件:①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②液体沸腾时要保持沸腾,必须对液体加热,但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不升高。 3蒸发: (1) 蒸发的条件:在任何地方,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 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便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流动的越快,蒸发越快。 (4) 控制蒸发快慢的方法:加快蒸发: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采用相反措施。 (5) 蒸发有制冷作用:蒸发式吸热过程,会导致液体和自身温度降低。 练习: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C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 4液化 (1) 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 液化时要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则放热。 5液化现象的判断 (1)“白气”“雾”是液化现象。如: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雾,是放热过程。 (2)“汗”是液化现象。如:自来水管表面上挂有一层水珠,是放热过程。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现象:物质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如舞台上笼罩的白雾,是由于干冰遇热升华变为气体。升华吸热,使附近空气中的水汽化为小水滴——白雾。 2凝华现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如冬天树枝上的“雾凇”现象,窗户的内表出现冰花现象等。 3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判断 (1) 判断是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关键看是不是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直接发生变化,或者看中间是否经历了液态。若经历了液态,则一定不是升华或凝华现象。 (2) 若题干的文字表述中含有霜、雪、冰花、冰晶、雾凇等字样,则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凝华。一般来说,凝华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物质的性质,也就是一种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根本属性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凡是能用量表示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用L表示。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中是米。用符号m表示。 长度单位是人们规定的,所以世界各国都曾经有自己的一套长度单位,这些单位各不相同。1791年法国决定把通过巴黎子午线从赤道到北极的长度的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叫“米”,并制了一个标准米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局,陆续被许多国家采用。 1983年采用激光来更准确地复现米的长度,1米是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路径,这个精确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mm(微米)=1000um(纳米) 1um=1000nm 1nm=10A(埃) (3)如果我们要准确测量长度,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即看量程和最小分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其次,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使用时,要把刻度尺放正,使刻度贴近被测物(紧靠) ②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若没零刻线,从其它刻线量起,注意减去刻线前面的数字)。 ③对齐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尺垂直(视线正对被测物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④最后,正确读数和记录,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带好单位。即结(4)测量结果要求:“准确值”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