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22:03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3-23 12: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始,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杨悫者,虞城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时晋末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 “同文”为名字。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文,即为葬三世数丧。直复厚加礼待,为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同文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颇有知人鉴,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乐闻人善,未尝言人短。生平不至京师。长子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卒于汉东,年七十三。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尝因使至郡,一见相善,多与酬唱。二子维、纶。维,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累官职方郎中,致仕,卒,年八十一。纶自有传。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诚即同文旧居旁造舍百余区,聚书数千卷,延生徒讲习甚盛。诏赐额为本府书院,命纶子奉礼郎舜宾主之,署诚府助教,委本府幕官提举之。(选自《宋史•列传二一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且思见混一 混一:统一 B.悫尝勉之仕 仕:官职 C.同文纯质尚信义 尚:崇尚 D.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 周:救济2.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戚同文“尚信义”的一组是(3分) ( ) ①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②即为葬三世数丧 ③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 ④生平不至京师 ⑤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 ⑥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戚同文是宋州楚丘人,家里世代为儒生。他幼年时便成了孤儿,祖母把他带到自己的娘家抚养,同文对待祖母特别讲孝道。祖母去世,他日夜号哭,几天不吃饭,乡里人很受感动。 B.戚同文生活在后晋末年丧乱时代,他无意做官,只希望国家早日统一,于是他便用“同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妻兄曾勉励他出仕,同文拒绝了。 C.戚同文为人正直淳朴,崇尚信义,学识出众,经他指点学问的人有很多考中了功名。他的旧居附近后来建成了本府书院。 D.戚同文喜好作诗,官员杨徽之曾经在京城与同文一见如故,与他多有唱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3分) 译: (2)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3分) 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19-07-29 01:45
【答案】1.B2.C3.D4.(1)随后立即能够背诵,每天背诵一卷,杨悫感到惊异就把同文留下来(学习)。(2)(乡里)有不遵守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种道德)的人,同文一定以善道去劝说。【解析】略【参考译文】 戚同文,字同文,是宋州楚丘人,世代为儒生。他幼年失去父母,祖母把他带到娘家养育,同文奉养祖母以孝著称。祖母去世,他日夜悲哀号哭,几天不吃饭,乡里人为之感动。 开始时,戚同文听说同县人杨悫教授学生门徒,有一天去拜访他的学舍,于是被传授《礼记》,同文随后立即能够背诵,每天背诵一卷,杨悫感到惊异就把他留下来学习。杨悫是虞城人,学习勤勉,志向坚定,不求名声显达。不到一年同文就将《五经》背诵完毕,杨悫把妹妹嫁给他为妻。从此同文更加勤奋读书,多年毫不懈怠。当时后晋末年丧乱,他拒绝做官,却希望统一,于是就用“同文”给自己取字。杨悫曾勉励他出仕,同文说:“先生不做官,同文我也不做官。”杨悫依附赵直家,后来他染病不起,将家事托付同文,同文便替他安葬三代数人。赵直对同文厚加礼待,为他修筑屋舍聚集门徒,请教的人不远千里而到。向他请教的人中考取功名的有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等都做了很高职位的官。 戚同文纯正质直崇尚信义,人家有丧事他都尽力拯救接济,宗族乡里贫困的人也予以周济,冬月时,多次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贫寒的人。他不积聚钱财,不营建住房,有人劝他,他总是说:“人生应把行义看得贵重,哪里用得着积财买房!”由于这样,他深为乡里推崇敬佩。(乡里)有不遵守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种道德的人,同文一定用善道去劝说。他很有知人之明,与他交游的人都是当时名士。他喜欢听人家的好处,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他一生没有到过京城。长子戚维任随州书记,迎接同文去奉养,同文去世于汉东,享年七十三岁。同文喜好作诗,著有《孟诸集》二十卷。杨徽之曾经因为出使到达该郡,一见同文就相互友好,和他有很多诗文相互赠答。 戚同文有两个儿子戚维、戚纶。戚维在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的身份担任曹王府翊善,屡次升官最后做到职方郎中,后退休,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戚纶自己有自传留下来。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诚在靠近戚同文旧居旁边造了一百多所房子,聚集了几千卷书,邀请读书人讲习学问,风气很为盛行。皇帝下诏赐这个地方为本府书院,命戚纶的儿子奉礼郎戚舜宾主管书院,任命曹诚做府助教,委托本府官员提拔推举他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0-08-08 06:01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