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0 10:01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12-29 19:25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2-01-10 05:07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中国人历来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且不说四大发明对中国社会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影响,现代的“三钱”更是科学界璀璨的星斗。钱三强因发现了核新分裂法,与夫人何泽慧一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国际上,以钱伟长名命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等。就是各行各业,也有无数的发明者、创造者。为什么当代的青少年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不愿去努力培养追求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教育是人类自身生存、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打造发展平台的需要;是人类从自发到自觉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的价值导向,学历、学校成了改变人生、发展人生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于是教育就是为了升学,教育变成了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上幼儿园要测试,上中小学要考试,统一的模式,少有创造性而又奇难无比的考试题,使幼儿园的儿童就开始了题海战术,只有做无数的题目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炼”就做题技巧,才能应对难题、怪题、偏题。个性的张扬只能换来排名的落后,奇思妙想与考试的评价格格不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只要成绩,只要升学,只要上名牌大学。教育不需要个性,也不培养个性。这种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还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吗? 其次,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学生的奋斗激情。 《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对2006年~2009年立案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发现,高校招生领域职务犯罪占35%,而贿赂类犯罪全部集中在艺术及体育特长生领域的招生过程。”高校自主的权力,难以挡住强势的权力、金钱、关系的冲击,特别是在自主选拔、面试等环节采取人为打分的评判标准,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监管很难到位的环节,便是各种办法、手段得以滋生的温床。 利用政策的盲点,凭借家长权力、金钱、关系的潜规则,使同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种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奋斗的激情,也使另外一部分孩子陷入了茫然。作为“被学习”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任务是读书、做题、考试,考出好成绩,至于个人的发展、如何发展,基本上是家长的事情。家长在谋划着子女发展的路径。学生需要的是循规蹈矩,听老师的话,跟家长走。他们还需要创造、创新吗? 再次,机械的考试内容泯灭了学生的灵气。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标准化考试以来,考试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进入了求同、求一的死胡同。本世纪以来,有些省对高考内容作了一些改变,但无根本的变革。高考内容、评价标准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追求目标。 笔者始终认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以语文考试为例,只有突出基础知识,突出阅读理解,突出表达,突出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展示,才能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多读书、读经典,不断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目前的高考内容不仅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创造力,不需要好奇心,更是在泯灭学生的灵气。 中国的青少年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评价机制使中国的青少年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创造的智慧和天生的好奇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2-01-10 05:44
2.影响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要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知道哪些因素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影响,哪些因素会阻碍创造力的提高。研究表明,成人的性别角色观念及行为对孩子创造力有影响,教师的个性和行为对孩子的创造力有影响,家庭特点和双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创造力有影响,知识的贮存量与知识结构对孩子的创造力有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就会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如果是消极的,则起阻碍作用。此外,对孩子创造力发展有确定的阻碍作用的因素有: (1)胆怯; (2)倦怠; (3)过分的自我批判; (4)性格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5)兴趣狭窄。 3.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 淡化性别角色 使男女孩子的创造力得到相等的发展机会。 在研究创造力强的人的性别角色中发现,富有创造力的男子在女性气质项目上的得分高于同辈的创造力。创造力强的男子之所以趋向于女性气质,乃是他们比普通男子,对传统的男性角色扮演得不那么严格的结果。他们能够大胆显示或展示男性或女性的理智与兴趣,他们能够分享和表现他们男性与女性的特质,他们不完全以男性自居,也不那么受男性身份的限制,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展增加了“独立性”这一重要条件。 在孩提时期,就思维能力看,男女差异并不很显著,而且由于女性成熟较快,女孩的思维能力略高于男孩。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男性偏于抽象逻辑思维,女性偏于直观形象思维,这种思维类型出现的差异并非完全由生理因素所至,更有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买给男孩的常是金戈铁马、大刀阔斧,抑或机械和电子玩具,给女孩则买布娃娃和玩具餐具。这些性质不同的玩具必然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 在对待孩子态度上,有些家长总认为男孩应有自己的主见,因而更多地鼓励他们独立地进行活动,对于女孩则往往以为应温顺,安分守己,甚至不断提示女孩“不能像男孩子那样放纵自己”。类似这种行为和观念上的限制必然会成为创造力发展的桎梏。 父母应具备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发展的特征,研究发现,父母的行为特点亦与孩子的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当父母感到自信,不大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相一致时,他们的孩子倾向于有较高的创造性。 另一项对高中男学生的研究表明,有较高创造力的男生,他们的母亲都比较开明,豁达。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杰出的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父母通常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卷入了孩子天资的开发中。他们一方面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另一方面自己积极参与这些领域的活动,对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充满了热情,从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激发出了孩子更加热烈的学习热情。 还有一项对31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研究发现,在他们中有74%的人孩提时代在家中有特殊地位。他们常常获得父母更多的重视和特殊的注意。在另一组62位杰出的科学家中,有76%的人处于这种特殊地位。这表明给孩子以特殊的注意和重视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他们很容易获得上述那种特殊地位,这就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当今家庭中也确有不利于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因素,溺爱型家庭日益增多。由于过分溺爱削弱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造成孩子脆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探索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等,严重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应从上述研究中汲取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特征和父母的行为特征。科学地为人父母。“父母”并不仅仅是亲情象征,还应该是理智的、科学的角色。 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诱发创造性 游戏是孩子自发的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孩子学习和发展最自然、最有效的手段。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操作、探索、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孩子能表现自己的目的,执行自己的决定,施展各种能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可使孩子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特别是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显著发展。 有一些实验研究,先让孩子在实验室里玩耍,然后再进行创造性测验,以此来验证玩耍与创造性的联系。其中有一项研究是这样进行的:研究者首先悄悄地观察一群孩子,在此基础上,暗中把他们分成“玩耍者”和“不玩耍者”两类。两类孩子都被分为3组;甲组是自由玩弄一些物品,乙组是模仿主试者来操作物体,丙组是直接用这些物品解决问题。结果表明,在想象的流畅性方面,甲组被试的成绩高于其它两组,而且“玩耍者”的成绩更突出。这说明自由玩耍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常把游戏称为“创造想象的源泉”。不仅因为游戏使孩子有机会发现物体的新特征,而且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想象,从而使创造性行为更有可能出现。 要使游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指导孩子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让孩子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和进行游戏;要鼓励和帮助男女孩子去进行平时很少玩的游戏;要经常组织男女孩子一起合作游戏,以便互相弥补;要尽力使游戏内容和形式更为全面;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要更多地强化孩子的创造性游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