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端午节的习俗(要短一点的)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2:33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4-04 05:17
端午节的习俗(要短一点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4-04 06:51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端午”,为境内较隆重的传统节日。
威海端午节习俗:戴五彩绳,花水洗脸,挂桃枝、布猴子,用艾蒿叶做香包等等。

戴五彩绳

五彩绳,又名“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每临近端午节,威海的长辈们就会收集红、黄、蓝、绿、紫五色线,编织成一条五彩绳,在端午节的当天早上,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脚踝、腰上。



这系五彩绳还是有讲究的,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系线时,禁忌孩子开口说话。所以大多数母亲都是趁孩子熟睡时给系上的。
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让水冲走。由于端午过后,蜈蚣、蛇、蚊等开始频繁活动,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由此可以保安康,带来一年的好运。 
花水洗脸   过端午用花水洗脸是许多人都熟知并喜爱的民俗。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把采摘来的月季、藁本、艾蒿、“西瓜叶”(一种叶子带有西瓜香味的野生物)、“野山椒”(一种带有香味的野生植物)等取嫩叶花瓣,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一大盆清水里,把花瓣、嫩叶揉搓出香味来,放置在院子里盛接露水。
第二天早上起来,全家人就分享这接收了一晚上露水的花水洗脸、擦身,香香清凉的花水,可以把脸洗得香喷喷的,能防止蚊虫叮咬。
挂艾蒿桃枝或柳枝   端午节的当天,威海人会在自家大门上挂上头天新采集的艾蒿和桃树枝。
这是因为端午前后的艾蒿药性最好,能散发出芳香之气,使蚊虫不能靠近。而桃枝可以辟邪,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习俗。
除了挂艾蒿外,还有一些老人喜欢把艾叶做成香包,戴在身上,也可以起到防蚊虫的作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4-04 09:07
1、吃粽子 (1)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粽籺”、"古粽籺"、“筒粽”。 (2)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佩豆娘 (1)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2)《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3)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 2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4-04 08:29
端午节习俗有: 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 3楼网友:迟山
  • 2021-04-04 07:06

1.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5.吃绿豆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