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和氏璧为什么价值连城?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0:14
  • 提问者网友:练爱
  • 2021-03-09 14:38
和氏璧为什么价值连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09 15:40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公分(厘米,cm),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3-09 16:17
其实玉可能值钱,但也不会到价值连城的地步。历史上对其如此着重渲染,感觉很多大事件都与和氏璧扯上关系。很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炒作和夸大,致使其具象征意义,象征着权力、地位、天命等,也是各国之间明争暗斗的借口。 和氏璧简介: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邯郸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的回到古都邯郸的故事。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09 16:04
实物的话目前考古上没有发现,没有相关的文物作为参考,但从它在史书上记载的频率就看的出和氏璧的价值的确价值连城。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这里看出价值连了十五座城了,的确不一般。 但最早的记载见于见于《韩非子》全文如下 “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历王,经玉工辨识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至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韩非子和氏篇》。”史书有关和氏璧记载(转载于史书有关和氏璧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长信侯嫪毐做乱而觉,娇王玉玺及太后玺。 秦始皇一統中國得到和氏璧,李斯令玉人又一次打磨和氏璧,打去卞和與玉璽之印腿,恢復和氏璧原始字慭。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云: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燧和之寶。 [正義]曰:卞和璽,始皇以為傳國璽也。 《大唐双龙记》载:了空禅寺曾藏和氏璧。和氏璧确是秘不可测的人间瑰宝,似玉却又非玉。最奇怪是它能助长佛道中人禅定的修行,和氏璧有一奇异特性,就是会随着天时而生变化,不但时寒时暖,忽明忽暗,极难掌握以之练功,一不小心就会幻像丛生,动輒有使人走火入魔之险。(因为该段是全文转载,谢谢 @Charles 提醒,该段删除) 《西漢文》載: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辭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莫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鸱夷。 《漢書、元后傳》云:王莽令王舜,逼太后取璽。王太后怒投地,其角小缺。 其一,和氏璧玉質獨一無二,無相同玉質。 其二,若找相同玉質,只能襄金。卞和大于玉璽的體積既是黃金體積。若把玉璽扔到火裏,至少得黃金三百克。 综上和氏璧价值的原因有以下 1,文化价值:东周时楚国人最先发现,先后历经了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等,最终人称和氏璧。 所以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边记载在赵国得到楚国和氏璧后,秦王愿意拿十五城去换,最后留下了完璧归赵的故事,这里和氏璧 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超过了和氏璧本身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 2,历史价值: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其中经历的朝代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隋朝,唐及五代,唐末失踪于历史。参考资料:考和氏璧史_远古文字与历史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失落北国史书有关和氏璧记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