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材料: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22:03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01-29 03:41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2分)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2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1-29 04:41
(答案→)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的例子说明。(2)注意材料信息: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徐光启“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3)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29 05:40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